以为捡漏却落入商家陷阱
创始人
2025-03-14 13:53:13
0

#直播间998元特价酒原价只有798元# 【#以为捡漏却落入商家陷阱# 】#315骗假不留# 在购买商品前,不少消费者倾向于对比不同平台产品的价格。如果某一渠道给出相对较低的价格,无疑会对购买产生促动作用。“不要7980,只要998,4瓶名酒带回家!”直播间的镜头里,主播热情展示着购物网站截图,向观众推荐一款“名酒”。消费者王先生依主播所言,特意去相应网站查看,发现售价果真为7980元,顿觉直播间的价格十分划算,便下单购入。然而收到货后再去网站查看,原来的链接没有了,取而代之的是“少个零”的798元商品。这是北京市市场监管局公布的一起典型案件,涉案的两家公司商定,直播期间在不同平台上架同一商品,标示相差悬殊的价格,供直播带货比价使用。监管部门认定该行为构成价格欺诈,对违法行为给予警告并罚款30万元。消费者以为“捡漏”,却是商家耍“花招”。市民林女士告诉记者,此前母亲观看直播时,想要购买一款售价99.9元的运动鞋,主播声称原价399元,是搞“限时优惠”。不过她帮母亲在网购平台查询后发现,该款运动鞋本来就在搞活动,售价正是99.9元,原价也并非399,而是129.9元。有时,主播还会以产品在其他平台的销售页面截图作为对比,但截图可靠性有待考究。例如,此前有知名主播在销售一款洗发水时,即向消费者出示了电商平台销售的同款商品的页面打印截图,价格显示为49元。不过细心消费者注意到,图片的上半部分被折向后方,经实际搜索,发现产品完整的促销信息应为“拍2减50”“第2件券后9元”。围绕直播比价,中消协近期发布消费提示,称部分商家通过虚构原价、夸大折扣(如“原价999元,限时特惠99元”)、设置“限时秒杀”倒计时等方式诱导消费。此类行为涉嫌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价格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关于明码标价和禁止虚假宣传的规定。建议消费者一是使用正规比价工具或平台历史价格查询功能,核实商品真实价格波动情况;二是理性对待“限时”“限量”营销话术,避免因冲动下单造成经济损失;三是留存商品促销页面截图、商家承诺记录等证据,便于后续维权。(@北京晚报 记者 魏婧)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最新或2023(历届)南宁中考... 有南宁市户口而在外地学校(非南宁市学校)借读的初中毕业生,作为社会考生报名参加中考。在执行考试、录取...
最新或2023(历届)南宁中考... 首府示范高中定向招生比例提升至45% 本报南宁讯 (记者/罗琦)3月13日,记者从南宁市最新或202...
最新或2023(历届)南宁中考... 中考以新课程的培养目标为参照,结合初中课程设置、课程内容、课程实施的实际以及对学生发展性评价的实践,...
最新或2023(历届)南宁中考... 第一类:跑——50米跑,3 分钟25米往返跑,800米跑(女)/1000米跑(男)。第二类:跳——立...
最新或2023(历届)无锡市体... 最新或2023(历届)无锡市体育中考方案出台 日前,市教育局出台《最新或2023(历届)无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