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坚守 蓝天为证
创始人
2025-03-14 11:42:24
0

王佳

  机场的跑道上,一架架国产飞机划破长空,留下壮丽的航迹云。对中航工业计算所高级工程师杨启帆而言,这样的场景总能让他驻足凝望——这不仅是他十年航空生涯的见证,更是无数个日夜奋斗的动力源泉。作为多型民机电子机载设备研发负责人,杨启帆用双手与智慧,为国产飞机的腾飞注入“中国芯”;用坚守与热爱,诠释着航空人的使命与担当,2024年,他荣获计算所“标兵工作者”称号。

  在黑暗中寻找曙光

  早在2020年,杨启帆就带领团队投身AG600大型灭火/水上救援水陆两栖飞机液压源系统机载电子设备研发。这一项目意义非凡,传统液压系统控制依赖飞行员手动操作,复杂工况下极易分散注意力,而新系统的目标是实现“全自动化”,彻底解放飞行员双手。“过去的操作就像让飞行员‘走钢丝’,”杨启帆回忆道,“不同飞行状态下需要频繁调整,稍有不慎就可能影响安全。”为此,团队将核心任务锁定在“智能化控制”上——通过算法优化和硬件集成,让系统自动识别飞行条件并精准响应。然而,从理论到实践,每一步都充满挑战。

  项目最艰难的时刻发生在试飞阶段。一次测试中,系统在特定工况下频繁出现异常,导致飞机无法稳定运行。为了排查故障,杨启帆和团队在断电的机舱内连续奋战数日。盛夏的机舱闷热缺氧,黑暗的环境加剧了压力。“大脑几乎要‘宕机’了,甚至想过放弃。”他坦言。但当他看到手机里与AG600的合影时,内心再次被点燃——照片中的飞机巍然矗立,仿佛在无声地提醒他:这份责任关乎飞行员的生命,更关乎国产飞机的未来。最终,团队通过反复模拟和上千次数据对比,锁定问题根源,并创新性地优化了电路设计和软件代码。当系统通过测试的那一刻,杨启帆长舒一口气:“所有的煎熬,都在飞机腾空时化作了骄傲。”

  在追赶中负重奔跑

  “我们始终是追赶者,别人在走,我们必须跑。”这句话贯穿了杨启帆的十年航空路。从C919到AG600,他参与的每一个项目都承载着国产航空装备自主化的希望。

  细节即使命——一次交付前的关键实验中,一个元器件出现原理性误差。同事建议“特例处理”,但杨启帆坚决要求返工:“一个细节的妥协,可能成为未来的隐患。”他带领团队重新梳理设计逻辑,连续72小时不眠不休,直至问题彻底解决。这种近乎苛刻的严谨,让团队养成了“零缺陷”的工作习惯。

  团队的力量——在杨启帆看来,航空事业从不是一个人的孤军奋战。他常对团队成员说:“我们的代码和电路,就是飞行员的安全绳。”为了培养新人,他主动分享技术经验,甚至将核心任务交给年轻工程师“挑大梁”。“只有团队强,飞机才能真正强。”

  在新起点上再出发

  2024年“标兵工作者”的奖杯,被杨启帆摆在了办公室最显眼的位置。“这不是终点,而是新的起点。”站在领奖台上,他想到的不是过去的成绩,而是未来的蓝图——智能航电系统研发已提上日程,他计划将人工智能与综合化航电深度融合,让国产飞机“更聪明、更安全”。

  从青涩工程师到标兵工作者,杨启帆的十年,是无数航空人的缩影。他们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却用每一行代码、每一次实验、每一滴汗水,践行着新时代航空报国精神。正如他所说:“当国产飞机翱翔蓝天时,所有的艰辛都值得。”这份信念,让平凡熠熠生辉;这份坚守,让非凡触手可及。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聊天时加点表情包更讨喜 原标题:聊天时加点表情包更讨喜据英国《新科学家》网站近日报道,美国得克萨斯大学和BI挪威商学院研究团...
特朗普三会内塔尼亚胡 对加沙局...   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6日表示,他相信7日与美国总统特朗普举行的会谈,将推进关于释放被扣押人员及达...
乌鲁木齐高新区 牵头组建... 原标题:乌鲁木齐高新区 牵头组建技术转移联盟科技日报讯 (记者梁乐 通讯员姬婷婷)记者从近日召...
【甘快看】从初遇到再遇的甘肃之... 来自中国台湾的王珩,两次踏上甘肃大地,从初遇时在帮扶工作中体会到黄土地上的韧性与人情,到再遇时在重走...
天问二号如何给地球拍大片? 5月29日凌晨,行星探测工程天问二号探测器发射升空。天问二号探测器拍摄的地球彩色图天问二号探测器拍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