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亡论”误读了时代对文科的需要
创始人
2025-03-14 11:09:29
0

  一段时间以来,关于文科发展的“坏消息”不绝于耳。前有世界名校裁撤文科课程、国内高校减少文科专业,最近又有以文科见长的复旦大学称要把文科招生比例从原来的百分之三四十降至百分之二十。有媒体因此抛出“文科消亡”论调。那么,文科真的在走向末路吗?

  应当看到,高校对文科课程进行调减背后有其现实的考量。一些传统文科专业的学生就业竞争力不足,学校为优化资源配置不得不进行调整。但这绝不是文科式微或走向消亡的标志,而是其顺应时代需求转型发展的前奏。例如,美国STEAM教学将科学、技术、工程、艺术和数学融合,强调跨学科的综合性教育。一些传统文科专业的资源被重新分配,在跨学科融合的语境中找到了新的定位、焕发出新的生机。

  人文社会科学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石,不仅承载着文化传承、道德教化等功能,也是激发灵感、启迪创新的源泉,始终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价值。从受机械唯物主义影响诞生的牛顿经典力学,到被自然主义艺术滋养的高迪建筑,再到众多诺奖级的重大发现,无不闪耀着人文思想的光芒。实践早已证明,真正的危机不是文科消亡,而是技术发展失去人文的牵引和制衡。在科技迅猛发展的当下,新能源、生物技术、人工智能……这些关乎人类命运的技术如何应用与规制,正召唤新文科的智慧。

  当然,我们也不可否认,当前一些传统文科确实面临发展困境,如教材体系陈旧,教学方法老套,教学内容与社会脱节、实用性不足等。

  文科发展的出路在哪里?

  其实,早在一个世纪前,蔡元培先生就提倡“沟通文理”,他强调,知识不应被狭窄的文理分科所局限,而应相互渗透、交融共生,培养具有综合素养的人才。这一理念为当代高等教育发展提供了思想启示,即走“融合发展”之路。

  国内正如火如荼展开的新文科建设,就是融合发展理念的进一步深化。我们要打破学科壁垒,拓展文科的边界与内涵。尤其是要结合社会实际问题,促进文科与理工科协作,如在文化产业发展、社会治理创新等方面,提供更全面深入的解决方案。此外,还应积极推动文科与科技的融合,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为文科研究与教学注入新活力。

  当前,文科正在经历着一场深刻的自我革新。就像分娩的阵痛预示着新生,那些文科发展的“坏消息”也许正是突破前夜的证明。我们相信,变革后的文科将以崭新姿态融入时代浪潮,为人类社会发展贡献独特而持久的力量。

  (作者:谈 琳)

原标题:“消亡论”误读了时代对文科的需要 来源:科技日报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15位长“700”号段号码将问... 转自:上观新闻点外卖、收快递、打网约车时,你是否担心自己的手机号码被别有用心的人利用,造成个人信息泄...
合远基金三年高开低走 最新规模...   又一家知名主观私募规模“坠落”。  中基协近期更新的数据显示,由知名投资人士管华雨创办的合远基金...
运城市2025年初中学业水平考... (转自:运城新闻网)我市2025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中考”)评卷工作已圆满结束,定于7月7日上午公...
艾迪药业领航抗艾研发:深度助力...   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师研报,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 近日,国家药品监督管...
韩国特检组提请法院对尹锡悦签发...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社首尔7月6日电 (记者 刘旭)6日下午,韩国负责调查紧急戒严事件的特检组以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