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至已过,随着暑气渐长,三伏天时间表也新鲜出炉。三伏天,是一年中阳气最旺、湿气最重的时节,也是调理体质的黄金窗口。
今年三伏天7月20日入伏,8月18日出伏,共计30天。将打破近十年“40天长三伏”的惯例,成为近年来“最短”的三伏天。
2025年三伏天具体时间:初伏:2025年7月20日~7月29日(10天);中伏:2025年7月30日~8月8日(10天);末伏:2025年8月9日~8月18日(10天)。
三伏天的推算,依据的是我国传统的干支纪日法,以夏至后的第三个庚日作为初伏的开始,立秋后的第一个庚日为末伏的起始。而初伏与末伏之间,便是中伏。
由于庚日的循环周期为10天,这使得初伏和末伏的时长固定为10天,中伏则可能是10天或20天,从而导致三伏天的总时长在30天到40天之间波动。具体到2025年,夏至是6月21日,夏至后的第一个庚日是6月30日(庚午日),第二个庚日为7月10日(庚辰日),第三个庚日,也就是入伏的日子,是7月20日(庚寅日)。7月20日为近十年最晚入伏日。所以,2025年的初伏从7月20日开始,至7月29日结束。中伏从初伏之后的第一个庚日,即7月30日(庚子日)起,到8月8日结束,共10天。立秋在8月7日,立秋后的第一个庚日是8月9日(庚戌日),末伏便从这一天开始,一直持续到8月18日。末伏完全在立秋之后,形成“秋包伏”格局。由此可见,2025年的三伏天属于 “短三伏”,共计30天。虽说时长较 “长三伏” 少了10天,但炎炎烈日下,暑热的威力可一点也不会打折。
入伏前做好这些准备。
饮食 伏天气候炎热,饮食应以“多酸多甘、补气去火”为原则,可选用一些消暑粥来滋补身体,补气清暑、调理脾胃。如薏米赤小豆粥、绿豆百合粥、冬瓜莲子粥、荷叶绿豆粥。药粥对老人、儿童、脾胃功能虚弱者最适宜。还可多吃具有去火作用的新鲜蔬果,如苦瓜、西红柿等,慎食辛辣刺激、肥甘油腻食物,少喝冷饮。夏季要注意补水,不能等到感觉口渴之后才喝水。
运动 活动强度要适量,锻炼以散步、做操等轻度运动为宜,时间不超过1小时。时间选择清晨或者傍晚比较凉爽的时候进行。避免在运动后大量饮水和饮用冰水,否则会加重心脏负担,甚至诱发心梗。注意冷暖,及时增减衣物,避免诱发感冒。
情绪 要保持心态平和,避免生气,尽量做到“心静自然凉”,防止“情绪中暑”危害身心健康。在夏季的中午可以进行短时间的午睡或打坐、静坐、闭目养神等。穴位按摩也可平心静气。做法:在天气炎热、心情烦躁甚至心率紊乱的时候,可以通过揉按劳宫穴和内关穴以达到清心安神、养心安神的作用。
起居 夏天昼长夜短,所以在生活起居方面应做到早睡早起,晚上在11点之前要进入睡眠状态,不要熬夜,养成睡子午觉的习惯。 据大象新闻
上一篇:为户外劳动者筑起“清凉港湾”
下一篇:丰台新村学院式街区共建项目库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