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心碎”不是传说
创始人
2025-11-29 05:05:16

(来源:光明日报)

转自:光明日报

【健·真言】

  “医生,她只是太难过了,怎么会心脏出问题呢?”在心脏科病房,常有患者家属这样问。

  72岁的王阿姨就是典型的一例。原本她身体硬朗,一年前体检时的心脏彩超结果也没有明显异常。但就在丈夫突发疾病去世的第二天,她晨起时突然感到剧烈胸痛、呼吸困难,伴恶心、呕吐和大汗。送至医院时,所有检查指标都指向急性心肌梗死——但真相却令人意外。

  冠状动脉造影显示,她的血管畅通无阻,而心脏超声则捕捉到奇特的一幕:左心室心尖部静止不动,基底部却正常收缩,整个心脏变成了“章鱼壶”形状。

  “这不是心梗,而是心碎综合征。”我给出的诊断让家属恍然大悟——原来,“心脉受损”是真实存在的医学状况。幸运的是,经过一周的积极治疗,王阿姨的心功能逐渐恢复,平稳出院。

“心脉受损”的医学真相

  在中医语境下,“心脉受损”描述的正是一种身心俱疲、情绪耗尽的亚健康状态:当过度悲伤、焦虑或长期压力消耗了心气心血,就会影响到心主血脉的功能,导致一系列身心症状。在中医理论中,“心主血脉”是一个核心概念。这里的“心脉”不仅指心脏和血管这个生理系统,更包含了心神、气血、脉络的完整体系。

  这种理解与现代医学发现惊人地吻合——情绪应激确实能直接影响心脏功能。上世纪末,日本医生最早发现了一类特殊的心脏功能障碍患者:她们多为中老年女性,常在经历强烈的情绪冲击(如丧亲、恐惧、突发事故)后出现心肌急性受损,表现酷似心梗,却找不到堵塞的血管。由于患者心室造影呈现类似日本传统“章鱼壶(takotsubo)”的形态,这种病因此得名。此后,全球多个研究证实,情绪或躯体压力可以引发一种短暂、可逆的心肌收缩障碍。因此,医学界形象地称这种“心脉受损”为心碎综合征(Takotsubo syndrome)或应激性心肌病。

  心碎综合征容易被误认为心肌梗死。两者的症状几乎一模一样:突发胸痛、呼吸困难、出冷汗甚至晕厥。但仔细检查就能发现两者的关键差别:在心梗中,冠状动脉被血栓堵住,心肌因为缺血而坏死;而心碎综合征的冠脉通常是畅通的,没有明显堵塞。心脏影像上可以看到左心室某一部分运动异常——常常是心尖或中段收缩无力,而基底部收缩正常。心血管专科医生需要结合多个指标来判断:有无近期强烈应激事件;心电图、心肌酶是否升高但与梗死不符;冠脉是否通畅;超声或磁共振显示的心脏运动模式是否典型。此外,还可以使用InterTAK评分系统帮助诊断。该评分由国际研究团队提出,能根据症状、诱因、性别等评估心碎综合征的可能性。

  所以,心碎综合征是一种“看起来像心梗、实际上不是心梗”的应激性心脏病。

“心碎”到底伤在哪

  当我们经历巨大的悲伤或惊恐时,体内会骤然释放大量肾上腺素等应激激素,导致交感神经过度兴奋。这些激素对心肌细胞有毒性作用,会让心脏短暂“瘫痪”,尤其是左心室部分区域收缩功能明显下降。

  欧洲心脏病学会指出,这种病的机制主要与“应激激素暴涨”引起的心肌毒性有关。换句话说,“情绪风暴”真的会让心脏“惊呆”。而且,心碎综合征不是唯一一种被情绪触发的心脏事件。研究发现,在一些冠心病患者中,仅仅通过观看紧张视频或回忆愤怒场景,就能检测到心肌灌注减少或局部收缩障碍——这就是所谓的心理应激性心肌缺血(简称MSIMI)。它可以理解为“情绪压力导致的短暂心肌缺血”,而心碎综合征则是这种过程的“极端版本”,表现为更严重的心肌收缩障碍。两者机制相似:过度交感兴奋+微血管痉挛+儿茶酚胺毒性。不同的是,MSIMI通常无明显心功能下降,而心碎综合征可能出现急性心衰甚至休克。

  由此可见,情绪的力量远比我们想象中强大。当人经历强烈的悲伤、愤怒或焦虑时,体内的“应激激素”会在短时间内暴涨。这种“化学风暴”会让心脏血管骤然收缩、血流紊乱,甚至直接让心肌细胞陷入短暂的“晕厥”状态。有些人只是出现一过性的心肌供血不足(心理应激性心肌缺血),表现为胸闷或轻微胸痛;而另一些人心脏则突然“停摆”,形成典型的心碎综合征。两者其实像是同一条情绪链上的不同结果:一个是轻度缺血,一个是严重功能失常。

如何让心脏更“扛打”

  心碎综合征需要治疗吗?当然需要。目前对于心碎综合征的治疗主要是支持性治疗和对症治疗。多数患者的心功能会在几天到几周内逐步恢复。但并非所有人都能“有惊无险”。研究发现,大约5%~10%的患者可能出现严重并发症,如急性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甚至猝死。因此,这种“心碎”并不是完全良性的疾病。换句话说,情绪真的可能“要命”。

  如何预防“心碎”?虽然我们无法避免人生中的悲伤,但可以让自己的心更“扛打”。

  学会倾诉,面对巨大压力或失落,别一个人硬扛,向家人朋友倾诉,或寻求心理咨询帮助,这样能显著降低心碎综合征的风险;学会放松,冥想、深呼吸、瑜伽、太极等放松方式可减轻交感神经过度兴奋,帮助心脏放松;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规律运动、均衡饮食、戒烟限酒、睡眠充足,让身体更有“韧性”;控制慢性疾病,高血压、糖尿病、焦虑或抑郁等问题应积极治疗,减少应激的累积影响;定期体检和复查,曾患心碎综合征的患者,应定期复查心功能,必要时遵医嘱长期使用β受体阻滞剂。

  心碎综合征告诉我们,心脏不仅会跳动,也会感受。心理健康与心脏健康密不可分。当巨大的悲伤或压力袭来,别硬撑。哭出来、说出来、寻求帮助——这不是软弱,而是对心脏的重要保护。

(作者:迟云鹏,系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双心医学中心主治医师)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招商碳中和主题混合C净值上涨1... 招商碳中和主题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简称:招商碳中和主题混合C,代码016351)公布11月28日最新...
国泰海通量化选股混合发起C净值... 国泰海通量化选股混合型发起式证券投资基金(简称:国泰海通量化选股混合发起C,代码016467)公布1...
华夏半导体龙头混合发起式C净值... 华夏半导体龙头混合型发起式证券投资基金(简称:华夏半导体龙头混合发起式C,代码016501)公布11...
嘉实中证电池主题ETF发起联接... 嘉实中证电池主题交易型开放式指数证券投资基金发起式联接基金(简称:嘉实中证电池主题ETF发起联接A,...
富国汽车智选混合C净值上涨2.... 富国汽车智选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简称:富国汽车智选混合C,代码016591)公布11月28日最新净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