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劳务品牌双向奔赴 产业沃土浇灌增收之花
创始人
2025-11-29 03:10:58

西海新闻记者 莫青

11月27日,青海省第六批省级劳务品牌评选活动现场气氛热烈,23个市州级劳务品牌轮番登台,通过精彩的现场路演,展示各自特色优势和发展成果。这场充满激情的品牌“大比武”,成为青海省产业发展与就业增收“双向奔赴”的生动缩影。

虽然正值冬日,但在互助土族自治县蔬菜大棚里,“七彩蔬工”们依然忙碌。“以前打零工收入不稳定,现在通过培训,我成了技术工人,每月有4000多元的稳定收入,还能照顾家里。”互助县新一代“蔬工”李一笑着说。

谈及打造“七彩蔬工”劳务品牌的初衷,互助县就业服务局工会主席王延成表示:“青海的冷凉蔬菜深受消费者青睐,并逐步走出青海、走向全国。随之而来的是蔬菜采摘、田间管理等环节的用工需求激增。据不完全统计,今年采摘旺季,冷凉蔬菜产业用工缺口近2000人。劳务品牌的成功打造,将有力推动产业发展。我们将通过系统培训,帮助赋闲在家的妇女在家门口就业,增加收入。”

“七彩蔬工”品牌依托互助县国家级农业示范园区,构建了从育苗、种植、管理到采收、加工、运输、销售的全产业链服务体系,不仅缓解了农业企业“招工难”问题,更让留守妇女端上了“技术饭碗”。

黄南藏族自治州尖扎县的一家木工坊里,千年木工技艺传承人正指导学徒制作藏式家具。刨花飞舞间,传统技艺焕发出新的生机。品牌负责人介绍,“尖扎木匠”通过“非遗传承人+技能工坊+创业孵化”的模式,已帮助486名农牧民实现从普通劳动者到专业技能人才的转变,人均年收入超过6万元。

传统技艺与现代市场的有机结合,让尖扎木匠不仅守护了文化遗产,更开辟了增收新路。如今,该品牌年均开展培训150人次,辐射带动农牧区劳动力就业3000人以上,形成了“一人学艺、全家增收、一村致富”的良性循环。

海北藏族自治州门源回族自治县岗什卡雪山脚下,向导才让仁增正在为登山队人员讲解注意事项。这位曾经的牧民,如今已成为月入过万元的雪山向导。“经过专业培训,我掌握了登山技能、应急救援知识,具备了文化讲解能力,收入比放牧时翻了好几倍。”他说。

“这是雪山向导品牌和文旅产业的‘双向奔赴’。”“门源雪山向导”品牌讲解员马先孝感慨。随着冰雪旅游持续升温,以及青海打造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的步伐加快,生态旅游产业正带动更多高质量就业。该品牌不仅让向导们实现人均月收入1.2万元至3万元,还带动周边农牧民拓展牵马、民宿经营等关联产业,直接带动就业600余人,间接辐射200余名农牧民参与旅游服务。

青海省人社厅相关负责人介绍,劳务品牌建设已成为连接产业发展与就业增收的重要桥梁。截至目前,全省已培育形成49个省市劳务品牌,基本实现“一县一品”目标,年均带动就业40万人次,占转移就业总量的38.8%。

这些劳务品牌的蓬勃发展,不仅缓解了产业发展的“人才之忧”,更破解了群众就业的“增收之困”。从“青海拉面”的3.7万家门店撑起20万人就业天空,到“青绣”让4.4万绣娘月均增收4000余元;从“互助家政”占据全省七成以上市场份额,到新晋品牌展现出的强劲活力——劳务品牌正成为推动青海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

未来,青海省将围绕高质量发展目标,持续深化劳务品牌建设,推动产业发展与就业增收深度融合。一方面,结合各地产业特色和资源优势,精准培育更多具有市场竞争力的劳务品牌;另一方面,完善技能培训体系,提升劳务人员综合素质,让更多群众通过掌握一技之长实现高质量就业。

在这场产业发展与就业增收的“双向奔赴”中,青海正走出一条独具特色的发展之路。当产业的沃土遇见人才的活水,当传统的技艺邂逅现代的市场,一幅产业兴旺、就业充分、群众增收的美丽画卷正在青藏高原徐徐展开。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内蒙古金煤化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证券代码:600844,900921 证券简称:金煤科技,金煤 B 股 编号:临 2025-052内...
大晟时代文化投资股份有限公司关... 证券代码:600892 证券简称:*ST大晟 公告编号:临2025-053大晟时代文化投资股份有限公...
山东华鲁恒升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关... 证券代码:600426 证券简称:华鲁恒升 公告编号:临2025-072山东华鲁恒升化工股份有限公...
“四季莓香”助力乡村振兴 霍成文展示他种的奶油草莓。 本报记者 陶然 摄本报记者 陶 然11月12日,踩着清晨的寒凉,记者...
电影《开心岭》荣获 亚洲国际电... 本报讯 (记者 倪晓颖) 11月28日,从中国铁路青藏集团有限公司传来好消息,2025亚洲国际电影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