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质量新闻网讯(记者 许创业)11月26日,全国质量强县(区、镇)培育建设经验交流现场推进会在东莞召开。会议印发了由广东省市场监管局、南风窗、中国质量认证中心编印的《广东省质量强县白皮书》,坪山区“创新坪山 质量之城”质量提升实践案例作为开篇案例入选白皮书。
据了解,坪山区将质量强区工作融入“智能车、创新药、中国芯”为主导的“6+3”产业集群,通过完善质量政策体系、开展园区质量提升、培育质量人才、建设质量基础设施等举措,构建起全域推进、协同共治的质量强区新格局。
强化机制建设,夯实质量强区基础。坪山区坚持“质量强区”战略引领,强化部门协同,发挥企业主体作用,协同推动区域质量水平全面提升。制定出台质量强区培育建设方案,明确15项重点任务和45项细化措施。召开2025年全区质量强区工作推进会,征集并发布质量强区十大典型案例,解读“深质贷”“深质投”等五大政策工具包。连续2年开展教育、卫生等重点服务领域质量状况调查,持续促进全区公共服务质量水平提升,“家门口就业服务圈”做法入选全省优秀案例;在全省县区级政府教育履职评价中连续五年获评“优秀”;2家社康达到国家“优质服务基层行”标准,医疗满意度创历史最好成绩。坪山区质量强区工作入选2025年深圳市“质量月”活动优秀案例。
聚焦产业协同,推进质量强链行动。探索开展特色产业园区质量提升试点项目,建立健全特色产业园区“六星”质量管理服务评价指标体系和常态化质量管理服务新机制。面向园区内技术实力强、自主意愿高的企业深入开展“一企一策”培育质量及知识产权标杆,引导企业提升质量品牌水平。深入开展质量强链业务指导,引导比亚迪等龙头企业承接国家、省、市质量技术攻关、标准制定和质量强链建设项目,有效带动上下游中小企业同步提升质量管控能力,共建产业链供应链“生态圈”“朋友圈”。
发挥企业主体作用,筑牢质量强企根基。组织开展首席质量官任职培训、企业供应链质量管理高级研修班,培养获任职资格的高成长型企业首席质量官553人。推动比亚迪“基于客户至上的‘一领一驱一推动’质量管理实践”获全国企业首席质量官质量变革创新典型案例。发挥质量标杆企业示范带动效应,引导比亚迪获第二十五届中国专利奖金奖、中国外观设计金奖,新宙邦、联赢激光等5家企业获中国专利优秀奖,京鼎工业技术获第八届省政府质量奖提名奖。发挥高等院校催生新质生产力的作用,深圳技术大学《遗彩重现——AI考古图像修复系统》案例摘得第18届中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全国一等奖,成为本届大赛“人工智能应用”赛道中广东省仅有的两枚金牌之一。北京理工大学深圳汽车研究院入选国家级首批产业知识产权运营中心认定名单,为深圳市唯一入选机构。2025年1-9月全区专利授权增量8750件,发明专利占比超1/5;PCT国际专利申请量超1100件,增速居全市第二。2025年1-10月坪山区知识产权服务业规上企业营收同比增长31%,增速全市第一。
强化技术支撑,提升质量基础设施能级。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出台高新技术产业服务系列政策,引进中国汽研、中汽中心、招商车研等汽车检测认证头部机构,建设陆空一体智能网联综合交通测试基地,揭牌国内首个汽车芯片标准全项检测平台中汽芯科技,全面打造质检服务业集聚区。近日,获市、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及媒体代表“采风调研团”专题调研报道,推动深圳智能网联标准体系与产业发展同频共振持续赋能。争取省药监局药械注册服务工作站坪山服务点、省医械所重点前沿实验室落地坪山,加快建设国家医疗器械产业计量检测中心,提升生物医药和医疗器械质量基础设施服务能级。举办全区质检服务机构培训和供需对接会,推动全区11家规上机构2025年1-10月实现营收超2.4亿元,同比增长17.41%,增速全市第二。
下一步,坪山区将继续完善产业质量政策体系,强化新能源、创新药等重点领域政策供给;深化质量强链,围绕车规芯片、医疗器械等环节推动标准共建与质量协同;强化企业质量服务,推广首席质量官制度,持续提升质量管理效能;加快质量基础设施布局,引进高水平检测机构,推动国家医疗器械计量测试中心、汽车芯片国检中心落地;加强企业质量品牌培育,推进知识产权保护与促进工作,引导企业催生新质生产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