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相连的文明回响——记亚洲文化遗产保护联盟第二届大会
创始人
2025-11-28 22:17:05

初冬的重庆,层林尽染,薄雾轻笼,长江与嘉陵江在此交汇,奔腾向东。“山水之城”,迎来一场跨越山海的文明盛会。

11月27日,亚洲文化遗产保护联盟第二届大会在此如期举行。来自亚洲、非洲、欧洲、美洲、大洋洲的26个国家、国际组织代表相聚重庆。从古老的丝绸之路到浩瀚的蓝色海疆,不同肤色、不同语言的代表,怀揣着对人类文明的敬畏,而紧紧相连,共同见证联盟从“西安倡议”到“重庆共识”的坚实步伐,共同描绘亚洲文化遗产保护的未来图景。

众行致远

回望两年前,联盟在古都西安宣告成立,那时便种下了亚洲各国携手保护文化遗产的种子。短短两年间,这颗种子已生根发芽,枝繁叶茂。

在大会现场,最直观的感受便是“朋友圈”的显著扩大。自成立以来,联盟成员国已由最初的10个创始成员国发展至成员国、伙伴国、观察员国24个,影响力辐射非洲、欧洲、拉丁美洲和大洋洲。联盟已超越亚洲地理界限,延伸向更广阔的世界,不单架起了亚洲文明互鉴的桥梁,更促进了亚洲与世界的真诚对话,在联盟框架下,古代文明研究、联合考古、古迹修复、博物馆、人才培养等领域交流合作蓬勃开展。

“独行快,众行远。”联盟的生命力,体现在成员数量的增长,更体现在务实合作的深度与广度上。

亚洲文化遗产保护基金会作为联盟的重要运作平台,持续为合作项目提供有力支撑。基金成立以来,2023年度已在亚洲范围内资助15个项目。在2024-2025年度基金资助项目中,发布了涉及亚美尼亚、阿塞拜疆、柬埔寨、阿联酋等国家的15个亚洲文化遗产保护基金资助项目,涵盖联合考古、文物保护修复、世界遗产保护、展览展示、人才培养、学术研究与交流、公众宣传等多个领域,日益成为亚洲各国开展联合保护行动的坚实后盾。

柬埔寨吴哥古迹的残阳,乌兹别克斯坦希瓦古城的斑驳砖墙,洪都拉斯科潘玛雅遗址的神秘石碑……这些不再是遥远的地理名词,而是中国与联盟各国携手共进的现场。

大会达成的“重庆共识”,更是将这种合作推向了新的高度。会场上,各国代表一致承诺,坚持“保护第一”的原则,依托科技保护理念,凝聚发展共识。共识中特别强调加强区域协作,共同应对气候变化、自然灾害对文化遗产带来的严峻挑战,并致力于构建开放、包容、务实、高效的区域文化遗产保护协作体系。

随着成员的扩容与机制的升级,联盟逐步建立起一套常态化的运行体系,践行全球文明倡议、落实亚洲文化遗产保护行动正在从理念走向实践,从愿景变为实景。

大国担当

置身会场,深切感受到的是“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热烈氛围,也感受到一份沉甸甸的历史责任感。

作为联盟的发起国、主席国和秘书处所在国,中国在推动亚洲文化遗产保护方面,展现着大国应有的担当。

自1993年参与吴哥古迹国际保护行动以来,中国已在亚洲文化遗产保护的道路上深耕30余载。特别是联盟成立以来,中国更是以实际行动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

大会期间,签署《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与亚洲文化遗产保护联盟的东道国协定》,意味着联盟独立运行有了明确的法律地位和外交身份,为其长远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石。

联盟以项目为纽带推动成果落地与能力共建,中国与18个文物原属国联合发布《关于保护和返还殖民背景下流失或通过其他非正义、非道德方式获取之文物的青岛建议书》,为破解历史上流失文物的追索返还这一国际性难题,贡献中国智慧和方案。

在“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成功申遗十周年之际,中国正积极推动与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的后续保护管理合作。同时,中国与孟加拉国、马尔代夫、柬埔寨、斯里兰卡等国的海上丝绸之路联合考古与保护工作也在如火如荼地进行。

人才培养是文化遗产保护的有力支撑。中国通过举办博物馆管理国际培训班、文化遗产保护青年实习营等项目,已为30个国家培训超过500名专业人员。会议期间,举办的2025石窟国际青年学术交流活动,来自中国、柬埔寨、斯里兰卡、印度、英国、意大利、巴基斯坦等十余个国家的百余位青年学者齐聚重庆大足,为亚洲文化遗产保护事业注入蓬勃的青春力量。

科技赋能,是中国文化遗产保护实践的另一大亮点。大会期间,成立科学技术专委会、南岛语族与海洋文明专委会等联盟首批专业委员会。科学技术专业委员会联合9个国家57家机构设立,致力于促进亚洲地区文化遗产科技交流。南岛语族与海洋文明专业委员会联合21个国家36家机构设立,旨在搭建国际南岛语族文化遗产保护交流合作平台。两个专业委员会的成立,将为联盟发展提供可持续专业支撑。

面向未来,中国愿在全球文明倡议指引下,积极与各国分享文化遗产保护的“中国经验”,共同探索文化遗产促进文明对话、增进人民友谊的“亚洲方案”。

文明共鸣

“亚洲的可持续性,取决于每一个亚洲成员的可持续性。”

来自各国的代表乡音各异,但目光中流露着同样的期许——合作、保护、传承。

作为联盟的“元老”,伊朗文化遗产、旅游和手工业部部长萨利希·阿米里说:“能够成为本联盟十个创始成员国之一而深感自豪。”

萨利希·阿米里认为,国家间的合作及知识、专业技术的交流,在推介和保护文化遗产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每个国家都拥有其独特的文化知识、经验与叙事,这些经验的汇聚将产生一股强大的力量,能更好地将亚洲的共同遗产展现给世界。

为此,萨利希·阿米里提出一项倡议,“年度文化遗产友好型城市与乡村评选”,旨在增强公众对文化遗产保护的意识与参与度。

“我们高度赞赏中国为加强亚洲各国在文化遗产保护领域的合作、搭建智力与技术平台、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相互理解所作出的努力。”塔吉克斯坦文化部部长萨托里约恩·马特卢巴洪说。

“塔吉克斯坦共和国政府对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复兴工作给予高度重视,政府正在实施大规模国家计划,致力于历史文化遗产的研究、修复与传播。”萨托里约恩·马特卢巴洪特别提到,近年来在考古遗址的博物馆化建设、新的文化中心建设等方面取得显著进展,并坚信“传统与创新的有机融合,是确保文化遗产得以持久保护的最有效途径。”

联盟大会上,中国与埃及分别签署关于协同开展“亚洲文化遗产保护行动”的联合声明及加强世界文化遗产申报、管理和保护合作的协议,此举标志着双方在文化遗产领域迈向更高水平、更深层次的合作。

“深化合作符合埃中两国关系的历史逻辑与现实需求。”埃及最高文物委员会秘书长穆罕默德·伊斯玛仪·哈利德说道,“作为世界文明古国,埃及与中国长期以来在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保持密切协作。埃及始终坚信,文化遗产保护是全人类的共同责任,需要各国携手合作、持续努力。”

作为新加入联盟的伙伴国,希腊科孚亚洲艺术博物馆馆长德斯皮娜·泽尔尼欧蒂说,“希腊正式加入亚洲文化遗产保护联盟,是一个具有重大意义的里程碑。此举不仅进一步巩固了希腊、中国以及整个亚洲各国之间的友谊与合作纽带,也充分体现了我们在文化遗产保护、理解与弘扬方面的共同理念。”

德斯皮娜·泽尔尼欧蒂表示,希腊将一如既往地秉持合作与对话的原则,积极参与联盟的各项倡议与活动,为实现共同的目标作出实质性贡献。

会场内掌声阵阵,会场外江水滔滔。

夜幕降临,华灯初上。嘉陵江与长江交汇处,泾渭分明又浑然一体,正如这璀璨多姿的各国文明,各具特色又在交流中融合共生。

从西安到重庆,亚洲文化遗产保护的河流,正汇入更广阔的海洋。

(李瑞)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吃氨糖哪个品牌效果好呢 氨糖品... (来源:衡水日报)转自:衡水日报吃氨糖哪个品牌效果好呢?这是当前消费者在关注关节健康时最常提出的问题...
信星集团(01170)公布中期... 信星集团(01170)公布截至2025年9月30日止6个月中期业绩,收益约3.47亿港元,同比增长6...
易生活控股(00223)发布中... 易生活控股(00223)发布截至2025年9月30日止六个月业绩,持续经营业务收益6092.8万港元...
跨越山海 中欧班列第12万列从... 转自:四川在线 四川在线记者 陈昊 川观新闻成都观察 杨...
省民族宗教委:找准落实全会重大... 转自:四川在线四川在线记者 陈松11月28日,省民族宗教委召开党组(扩大)会议,专题传达学习省委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