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用背井离乡,如何实现“家门口”收入翻番?宜春万载给出答案
创始人
2025-11-28 22:11:10

(来源:都市现场)

昔日“藏在深闺”的优质蜂蜜,通过村里的“微工厂”走向海外;曾经困扰山区农民的生鲜农产品,被加工成特色点心,产值连年翻番;闲置的老厂房、旧场地,如今机器嗡鸣,村民在家门口实现稳定就业…… 这一切,都源于万载县创新实施的“微工厂”富民工程。这座赣西县城,用一座座散落乡间的“小车间”,打通了乡村振兴的“大动脉”,走出一条“群众增收、集体增益、企业增效、产业增强”的四赢之路。

从“深闺”到“市场”

“微工厂”激活乡村产业

     风光秀丽的高村镇白泉村蜜源丰富,但过去受限于交通,好蜂蜜卖不出好价钱。2018年,白泉村凭借乡村振兴的东风,以合作社为依托,建起高标准蜂蜜加工“微工厂”,并注册“白泉边”商标,推动产业提质升级。

     “我们进行标准化生产,产品曾远销海内外。”白泉村蜂蜜加工厂负责人蓝元芳说,作为村主导产业,微工厂在带动群众务工及村集体增收上成效明显。

     同样,在高村镇,江西厚平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借鸡生蛋”,利用微工厂厂房,将山村优质农产品加工成特色小吃“高村点茶”,破解了山区生鲜销售难题。

     “微工厂项目给我们返乡创业提供了很大便利,省去了土地审批、工程建设等手续,降低了投资风险。”公司负责人黎厚平感慨道:“我们把有限资金全部投入生产,入驻至今,产品发展到20多个品种,年产值翻了两番,也为本地群众提供了就业岗位。”

“小车间”托起“大民生”

家门口铺就增收路

      “截至目前,我镇共建设微工厂14个,实现了一村一微工厂全覆盖。”高村镇人大副主席张德智介绍,每年可增加村集体收入100多万元,带动600多群众就业,人均年增收近3万元,实现了高村镇居民就业就在家门口,增收不用往外走。

      这一个个遍布乡村的“微工厂”,如同一座座金色桥梁,一头连着田间地头,一头通向广阔市场,铺就了一条实实在在的就业增收路。

      万载县的妙招在于,利用花炮产业转型升级、生猪养殖污染整治后出现的闲置资源,推进乡村“微工厂+光伏”产业帮扶项目,采取“政府出资、外部援建、村级所有、引企运营”的形式,因地制宜新建、改扩建乡村“微工厂”。

      康乐街道阳乐村党支部书记汪盛昌分享了他们的经验:“我们采取多村联建模式,把微工厂规模化,以利于引进高标准企业入驻。项目预计可为村集体经济增收40万元以上。”

“三业联动”

为乡村振兴注入持久活力

      从“资金”变“资产”、“车间”变“工厂”、“管理”变“服务”,万载“微工厂”实现了扶创业、带就业、促产业“三业联动”,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持久活力。

全县累计新、改、扩建“微工厂”232家,实现微工厂行政村全覆盖。带动脱贫群众和“三类人员”9000余人次,实现年人均增收2.7万元以上,全部建成投产后可为村集体年均增收约1200万元以上。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吃氨糖哪个品牌效果好呢 氨糖品... (来源:衡水日报)转自:衡水日报吃氨糖哪个品牌效果好呢?这是当前消费者在关注关节健康时最常提出的问题...
信星集团(01170)公布中期... 信星集团(01170)公布截至2025年9月30日止6个月中期业绩,收益约3.47亿港元,同比增长6...
易生活控股(00223)发布中... 易生活控股(00223)发布截至2025年9月30日止六个月业绩,持续经营业务收益6092.8万港元...
跨越山海 中欧班列第12万列从... 转自:四川在线 四川在线记者 陈昊 川观新闻成都观察 杨...
省民族宗教委:找准落实全会重大... 转自:四川在线四川在线记者 陈松11月28日,省民族宗教委召开党组(扩大)会议,专题传达学习省委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