懂车帝测试震惊全网:小米最猛,雷军回应冲上热搜
创始人
2025-11-28 19:42:02

(来源:创投之家)

  小米急需一场胜仗。

出品 | 创投之家  作者 | 青云

俗话说的好,是骡子是马,拉出来溜溜。这句话放在车圈,那可真是再贴切不过了。

有竞争,才有进步;有实测,才有真相。

目前,汽车行业针对新能源汽车产品的测试有很多,不管是碰撞安全、续航里程,还是智能驾驶,总能在网络上掀起讨论的热潮。

有人说这是“搞事情”。但车圈热闹,从来不是坏事。

测试没有完美可言,但它或许让信息变得更加“透明”一些,也让竞争回归到产品力本身。

测试过程中发现的不足,某种程度上来说,也会倒逼着车企关注用户的实际痛点,不断去优化、迭代,甚至颠覆自己的产品。

最终,受益的会是整个行业,以及我们每一个潜在的消费者。

雷军回应小米汽车续航测试

最近,懂车帝又搞了一个测试。

据了解,懂车帝这次组织的是高环续航极限测试:气温10℃的环境下,21辆纯电车以120km每小时速度匀速行驶,满载负重375公斤,空调24°自动风,动能回收调到最低,模拟高速全家出行的场景。

话不多说,先上结果。

小米SU7以54.86%的续航达成率,位居20万元级车型第一;小米YU7实测续航达420公里,是所有车型中最长的。

雷军发布微博,“懂车帝独家极限续航测试,结果揭晓:YU7凭借卓越的能耗管理,成为全场跑得最远的车型,而小米SU7是最高的续航达成率。”

后面,雷军又发了一条微博,特地提到“懂车帝最后的评价是‘最猛’。”

很快,“雷军回应小米汽车续航测试”的话题也冲上了热搜。

不过在能耗方面,特斯拉两款车型Model 3和Model Y表现最为出色,能耗值分别为20.8kWh/100km和21.8kWh/100km,是所有测试车型中最低的。

对此,雷军表示:小米汽车能耗表现也非常不错。评测结果弱于特斯拉,也有一定客观原因:小米SU7是C级车,车大配置高,车会重一些,能耗肯定会高。当然,我们会继续向特斯拉学习。

对于这个测试结果,评论区的观点有些两极分化,有人认可小米汽车在测试中展现的实力,另一边也有网友质疑,纷纷评论称:“充值帝”。

当然,懂车帝的测试不能说是绝对完美的。对此,我们不妨抱着更开放的心态去看。

当然了,把争议放一边,其实小米汽车的销量表现还是相当可以的。

数据显示,今年10月,小米汽车以48654辆的零售销量位列新能源车企零售销量TOP10榜单第八位,连续两个月交付量破4万辆,同比大增134.7%。

而且,小米汽车业务已经慢慢开始赚钱了。

小米第三季度财报显示,小米汽车及AI等创新业务分部首次实现单季度经营收益转正,实现单季经营收益7亿元。

不过,我们也不能否认,如今的雷军和小米都正站在一个微妙的十字路口。

小米汽车上线后,他一度成为互联网顶流,微博、抖音粉丝暴涨,热搜不断。但流量是把双刃剑——关注带来销量,也放大瑕疵。

小米汽车屡次卷入舆论风波,雷军的抖音账号也开始掉粉,10月13日的4479万降至11月28日的4357.8万,一个多月的时间,掉粉120万。

图源:抖音

资本市场同样敏感,小米股价自6月高点以来累计下跌逾30%,市值蒸发超5000亿港元。面对舆论与资本的双重压力,雷军的“反击战”才刚刚开始。

行业进入洗牌期,好戏刚刚开场

再把目光看向行业。

2025年的战斗还剩下一个月,对于各大车企来说,今年最明显的变化,莫过于智能驾驶领域的“急刹车”。

9月17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开对《智能网联汽车组合驾驶辅助系统安全要求》强制性国家标准,向社会征求意见。

新规对车辆的智驾功能做了进一步规范,禁止车辆脱离驾驶员的控制。

在宣传层面,新规严禁夸大功能。L2级辅助驾驶不允许使用“接管”一词进行功能宣传,因为“接管”是L3级的用词;也不允许使用“脱手”“脱眼”等宣传用词。

更严苛的技术要求、更规范的产品定义与宣传话术、更全面的测试体系,要求行业从“拼概念、抢噱头”转向“重技术、守规范”。

至于车企“淘汰赛”,那更是没有停止过,比如今年哪吒汽车就面临着不少挑战。

而且,对于未来的汽车市场格局,今年9月,何小鹏说:未来五年,国内最多只能留下五家车企。雷军的看法是,电动智能化时代,全球车企最终只剩5家抢占全球80%汽车市场份额……总之,有一点可以确定,未来竞争是残酷的。

那么,对于下一步,各大车企有什么打算?

通过观察,主编发现,现在主流车企和新势力好像都盯上机器人了。

一场关乎未来十年格局的新战役正在悄然打响。

近日,雷军接受访谈表示,“下一个五年,人工智能将深刻影响传统产业。所有产业都值得用AI做一遍。”

雷军还给出预测,未来5年,人形机器人将大面积在小米工厂上岗,“这还只是第一步,家庭对人形机器人的需求更大、要求更高,市场也更大

前不久,星动纪元完成近10亿元A+轮融资,由吉利资本领投。公开资料显示,星动纪元是一家由清华大学交叉信息研究院和上海期智研究院所孵化,研发具身智能以及通用人形机器人技术和产品的新兴科技公司。

小鹏汽车、理想也不例外。

小鹏汽车这边不用多说。11月初,小鹏女机器人IRON迈着猫步惊艳亮相,颠覆了很多人对机器人的想象。从逼真首秀到“扒衣”辟谣,小鹏机器人彻底火了,也带飞了小鹏汽车股价。

单企业市值这个维度来说,小鹏汽车已经坐上了“蔚小理”的头把交椅。2025年11月28日港股收盘,

何小鹏指出,汽车早就不是传统制造产业了,它是科技产业。他预言,一旦科技升级完成,车企的盈利结构会彻底改变——从长期微利突然跳向高利润,“一年赚回十年亏的钱”。

理想汽车的转向同样值得关注。

前不久,CEO李想承认管理模式错误,宣布全面回归创业公司模式,告别职业经理人体系。

李想提到,未来十年,理想的产品将不再是电动车或智能终端,而是具身机器人。

“过去三年,我们对于具身智能完整系统的技术储备,让我们对下一代产品充满信心。具身智能机器人的元年从汽车机器人正式开启,千亿元收入只是起步。”

在国外,特斯拉也不例外,在马斯克看来,特斯拉不是汽车制造商,而是一家以AI和机器人技术为核心竞争力的科技巨头。

可以说,这些车企押注的是下一个十年。

有业内人士认为,车企集体押注机器人,本质上是在下一盘比造车更烧钱、但也更值钱的大棋。

如果说过去十年的电动车竞争,拼的是电池技术、产能规模和用户体验,那么未来十年的战场,或许将更加聚焦在“车+机器人”的生态,这里的核心不再是单一产品的胜负,而是技术话语权、产业链控制权和资本市场定价权的全面争夺。

现在车企坐上了机器人的“赌桌”,手里攥着的是未来十年的入场券。无论路径如何,这场竞争的残酷程度只会远超当下的汽车市场。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甘快看】省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 省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九次会议闭幕胡昌升主持并讲话 11月27日,省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九次会议在兰...
转发了解!为什么短时间里能感冒... (来源:河北广播电视台)转自:河北广播电视台 【转发了解!#为什么短时间里能感冒好几次#】#一...
前美国众议员称美H-1B签证系... (来源:上观新闻)据《印度斯坦时报》网站11月26日报道,前美国众议员、经济学家戴夫·布拉特称H-1...
刚果(金)西部发生沉船事故致2... 转自:新华社新华社金沙萨11月28日电(记者史彧)据刚果(金)媒体28日报道,位于该国西部的马伊恩东...
大气治理论坛助力中泰深化清洁空... 转自:新华社新华社曼谷11月28日电(记者夏康静)以“2025气候变化下的区域空气污染:科学与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