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励:与巴金同一天生日的“曼哈顿的中国女人”
创始人
2025-11-28 17:11:52

(来源:上观新闻)

“那天我还在外地,接到周励的电话,告诉我下周要参加这个研讨会——作为发小和同学,她的‘命令’是不能拒绝的。”旅美作家薛海翔说。11月27日下午,巴金图书馆“我的文学之路——缅怀巴老谈创作”活动现场,响起一片笑声。

周励与薛海翔是中学同学,相交超过60年。施晨露摄

“对不起,我迟到了。不过,我知道你的演讲一定精彩,因为你就是一个精彩的人。”92岁复旦大学教授陆士清的话音刚落,现场又是一片笑声掌声。

92岁陆士清教授是海外华文作家的知音。施晨露摄

或许读者对周励这个名字未必熟悉,但如果提到“曼哈顿的中国女人”,很多人都知道。

周励的自传体小说《曼哈顿的中国女人》1992年在国内出版,发行了160万册,获《十月》文学奖,入选“九十年代最具影响力文学作品”。董鼎山评价这本书“展现了一个时代,影响了一代人”。

巴金故居常务副馆长周立民带来两个版本的《曼哈顿的中国女人》。施晨露摄

那么,这个“曼哈顿的中国女人”与巴金有什么关系?刚结束南亚旅行回到家乡上海的周励用她一贯热情的语调向读者介绍道:“我与巴金同一天生日,这是巧合也值得骄傲。”

巴金图书馆“我的文学之路——缅怀巴老谈创作”活动现场

十五六岁时,周励就在武康路巴金寓所见过这位她敬仰的作家。她已读过“激流三部曲”,有一天,一位中学同学问她:“要不要去看望我的姑父?”是巴金!见到这个弓着背、穿着老式布衫的老人——“就像在五原路小菜场随便碰到的任何一个老头”,周励在《曼哈顿的中国女人》里写道,这个不同于她想象中高大形象的老人问面前两个少男少女:“你们最近在干什么?不要浪费时间,要好好学习外语。”

“巴金的心灵永远是一股激流,遇到困难不会躺下。”周励说。

十八岁,周励带着两箱书到北大荒下乡,咬着牙拼命干苦力活。二十一岁,她得到机会上大学读医科成为黑龙江兵团五师医院内科医生。二十八岁,她回到上海外滩27号拿了“铁饭碗”。不甘于平庸的她开始了文学创作,发表了不少与知青有关的文学作品,1985年经贾植芳教授推荐赴纽约州立大学自费留学,当时口袋里只有40美元。

那个暑假,为攒学费,周励白天给人带孩子,晚上在中餐厅打工。“每天夜里,当我拖着沉重的脚步回去,路过街心花园的塑像时,常常停下脚步,把头靠在塑像的大理石座上歇一口气。这时,我就会想起巴金在‘激流三部曲’中的那段序言……现在,我也站在这样一个塑像下面,像巴金当年在巴黎留学一样。那么,我的激流呢?我问自己:我到美国来,难道只是充当一个苦劳力吗?”终于,赚足了3000美元学费,周励去纽约州立大学注册读书,并当场决定改读MBA。

三十七岁,周励闯入曼哈顿第五大道,听着《命运交响曲》敲开一个个客户的门。上世纪八十年代在曼哈顿经商、来自中国大陆的女性很少,第五大道不少客户就以“曼哈顿的中国女人”作为她的代号。这个坚韧不拔、敢想敢做的中国女人很快在纽约商场风云中站住了脚。

在一股激情的驱使下,周励用九个月在业余时间完成四十万字自传体小说,凭着在书店里记下的《十月》最后一页上的传真号码,将作品一页一页发传真过去,这便是日后的畅销书《曼哈顿的中国女人》。重印的数字已经计算不清,但开篇题词从未变过——“此书谨献给我的祖国,和能在困境中发现自我价值的人”。周励说,这就是她写这本书的初衷。

2006年,周励发表了“曼哈顿三部曲”之二《曼哈顿情商》;2016年,她受邀回沪参加首届“海外华文文学上海论坛”,“与平时熟悉但见不到面的张翎、虹影、戴小华、陈瑞琳等作家朝夕相处,受到很大的启发和震撼”。2020年2月,海外华文作家论坛主要发起人陆士清教授特意约她到和平饭店促膝长谈,鼓励她“再写一部新作”。2020年8月,“曼哈顿三部曲”之三《亲吻世界——曼哈顿手记》由上海三联书店出版,收录了周励28篇文化历史散文。

“周励的个人经历与新中国发展的历史是平行的。她有雄心壮志让中国优质产品占领纽约的橱窗,体现了改革开放时代中国人的精气神。从医生、记者、留学生到拥抱世界,她敢于换一种生活方式,重塑自己的生命。”陆士清说。

“巴金的战斗性和理想主义鼓舞着她。巴金的‘激流三部曲’是对家的逃离,对个人价值的追寻。从《曼哈顿的中国女人》到《亲吻世界——曼哈顿手记》,讨论的命题从如何生存、立足,升华到关注人类的命运和如何让精神抵达远方。”华东政法大学教授吴敏说。

“周励是上海的女儿,是从上海走向世界的作家。她的代表作《曼哈顿的中国女人》曾以真挚的情感和磅礴的笔触,激励了整整一代人,成为连接东西方文化、展现华人奋斗精神的文学传奇,也是一个时代的精神印记,是改革开放初期中国人走向世界的文学见证。”上海作协党组书记马文运说,“特别令人感动的是,她始终没有忘记自己文学道路上的精神灯塔——巴金先生。她多次在文章中提到巴老对她的深刻影响,不仅在文学上,更在人格与良知的塑造上。她选择在巴金图书馆讲述她的文学之路,既是对巴老的深切缅怀,也是一种精神的回归与致敬。”

马文运、周励、汪澜(从左至右)

从上海走向曼哈顿,又从曼哈顿走回内心的文学原乡,周励引用巴金的话作为结语:“几盏灯甚或一盏灯的微光固然不能照彻黑暗,可是它也会给寒夜里一些不眠的人带来一点勇气,一点温暖。”

原标题:《周励:与巴金同一天生日的“曼哈顿的中国女人”》

来源:作者:解放日报 施晨露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华金资本(000532)股东大... 11月29日,珠海华金资本股份有限公司(证券代码:000532,证券简称:华金资本)发布2025年第...
云南能投重大治理架构调整:董事... 云南能源投资股份有限公司(证券代码:002053,简称"云南能投")11月29日发布董事会决议公告,...
东方财富修订公司章程:取消监事... 东方财富信息股份有限公司(证券代码:300059,下称“东方财富”)于11月29日发布公告称,公司第...
最新或2023(历届)六一儿童...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晚上好!很高兴能参加今天的庆祝"六一"儿童节的英语晚会。在这...
最新或2023(历届)六一儿童...   六一儿童节马上就要到了,太阳教育网汇总了六一儿童节的主持词串词、开场白和结束语,供大家参考。亲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