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环球网
【环球网财经报道 记者谭雅文】近日,经国务院同意,工业和信息化部会同五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增强消费品供需适配性进一步促进消费的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据介绍,《实施方案》通过聚焦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速品牌引领、标准升级和新技术应用,激发我国庞大内需市场的“乘数效应”与“结构红利”,到2027年,有望在重点领域催生数万亿元规模的新增消费市场。
在需求端方面,《实施方案》突出政策牵引,激活内需潜力。其中,明确提出“强化财政金融支持”。包括丰富消费金融产品和服务,增强消费金融服务的适配性和便利度。借助服务消费与养老再贷款等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优质老年产品的支持力度。
消费品以旧换新释放的政策红利,成为提振消费市场的重要引擎。商务部市场运行和消费促进司负责人杨枿在11月27日举行的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表示,今年前10个月,消费品以旧换新带动销售额超2.4万亿元,惠及超3.6亿人次。值得注意的是,四季度以来,消费贷财政贴息、分期免息等措施叠加节日效应,共同推动市场持续升温。
(图/东方ic)金融机构多措并举激发消费潜力
在政策引导下,银行、消费金融公司及支付机构等多方主体积极行动,围绕分期支付、以旧换新等方面推出一系列举措,从供需两侧共同发力,激发消费市场潜力。
各大银行及消费金融平台推出分期免息、满减等优惠活动。例如“双十一”期间,招商银行信用卡用户在主流电商平台分期支付,最高可享24期免息,并有机会享最高400元分期满减。建设银行和农业银行等信用卡也推出了覆盖天猫、淘宝全品类的分期满减活动,体现出银行在拓展消费场景与精准营销方面的策略升级。
支付平台则通过完善数字化运营服务,助力“以旧换新”政策落地。比如,银联商务在广州定制开发的“粤焕新”公共服务平台,构建覆盖家电、家装厨卫、电动自行车、汽车等多品类的数字化服务体系,实现 “发券、用券、管券、对账”全流程线上化。在深圳,银联商务紧密配合商务部门,通过提供活动专用支付终端、技术开发与运营、数据支持及叠加银行优惠等系列服务,提升消费者热情及商家参与积极性和满意度。官方数据显示,截至目前,银联商务“以旧换新”服务已覆盖广东省21个地级市,累计完成交易超1000万笔,直接拉动交易金额近600亿元。
补贴让利带来了实在的优惠。中原消费金融通过消费补贴、免息优惠等举措,累计发放福利券248万人次,向用户让利2171万元。此外,该公司创新推出“借款免费用28天”权益,鼓励用户理性消费、冷静借贷。对首次借款的优质用户,允许其在首次借款的前7天或28天内提前还款,不收取任何费用。
市场分析认为,消费金融正成为拉动零售信贷的重要力量。银河证券分析师张一纬在行业报告中分析称,县域消费、服务消费有望接续国补,成为消费增长的中长期动力,催生消费金融需求。政策层面,消费贷、经营贷贴息已经落地,服务消费与养老再贷款新设,将持续为相关贷款投放提供低成本资金支持,同时提振消费专项行动将从增收减负、惠民生等维度释放居民消费能力,打破需求约束。
聚焦重点消费场景服务精准适配
当前消费金融服务加速向具体消费场景融合,同时加大对大宗消费和新型消费领域的支持力度,展现出精准化、嵌入式服务趋势。
汽车、家电、家居等大宗消费作为商品消费的重要组成部分,增长势头稳健。据商务部市场运行和消费促进司负责人杨枿介绍,今年1-10月,限额以上单位家电、家具、通讯器材零售额同比均增长20%左右,乘用车零售量增长7.9%,总体保持较快增速。
“当前,我国消费市场持续恢复,结构优化升级势头明显。随着金融服务深入渗透各类消费场景,金融产品更加贴近日常生活。”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院院长张学勇撰文谈到,作为连接政策、市场与家庭的重要纽带,金融应立足工具创新,发挥优化资源配置与引导消费结构升级的双重作用,为扩大消费总量与提升消费质量提供坚实支撑,让金融“活水”源源不断流向消费领域。
分期服务等金融工具有效降低了消费者的购买门槛,提升了大宗商品的消费活力。以一台85寸电视为例,享受国补后一次性付款价格为5598元,若选择3期免息,每月支付1866元。一张原价4282元的床,在享受国家补贴后价格为3639元,若选择3期免息,每月支付1213元。
实践层面,多家消金机构已在重点场景中深化布局。以中原消费金融为例,截至2025年上半年,其在重点消费领域的贷款余额合计237.7亿元,占比57.74%,其中装修租房、文旅娱乐、家电家居成为三大主力消费场景。家电场景中,海尔消金推出智家分期服务,享受分期购买冰箱、洗衣机、空调、油烟机等家电的优惠。公开数据显示,截至目前,该服务的家电分期交易额已累计达1.3亿元。
“随着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持续增长,新型消费需求日趋强劲,金融机构应探索适合新型消费特点的有效支持渠道。”张学勇认为,在数字消费领域,可推动“先享后付”“智能分期”等创新产品发展,通过数字化信息技术手段,将金融服务无缝嵌入直播电商、在线教育、数字文娱等场景,构建覆盖“云购物、云旅游、云娱乐”的数字化消费金融服务矩阵,以数字技术驱动消费新业态升级。
金融支持区域消费提质扩容
值得注意的是,地方也积极出台配套政策,形成合力,推动区域消费市场高质量发展。
以北京为例,近日,中国人民银行北京市分行等12部门联合印发《关于金融支持北京市提振和扩大消费的实施方案》,强调要加大商品消费、文旅体育消费、住宿餐饮消费、家政及养老托育等居民服务消费支持力度,围绕北京市重点领域、主题活动、特色消费场景和品牌,创新融资模式,加大信贷投放。优化金融产品和服务,支持消费基础设施和商贸流通体系建设等。
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三季度末,北京市不含个人住房贷款的消费性贷款余额为8087.8亿元,同比增长4.7%,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前三季度增加231.6亿元。
中国人民银行北京市分行表示,下一步,将会同相关部门推动《关于金融支持北京市提振和扩大消费的实施方案》各项工作落实落细,强化跟踪监测,做好宣传推广,指导辖内金融机构持续加大消费领域金融支持力度,为推进北京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提供有力金融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