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扬子晚报
一
时间是伟大的见证者,她在年轮上忠实地镌刻着每一段奋斗历程。
2021年1月19日上午,从南通市十五届人大第五次会议开幕会上传来振奋人心的消息:2020年南通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0036.3亿元,历史性地跨入“GDP万亿俱乐部”行列。几分钟后,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从会场以快讯形式发布这则喜讯。当天,“南通跻身万亿之城”成为各大媒体竞相报道的热门话题。
“过万亿”,不仅标志着城市步入更高的发展能级,更意味着要为经济大省“挑大梁”承担更大责任。向来低调务实、不事张扬的南通,肩负着“万亿之城”的新使命步入“十四五“,继续砥砺奋进、实干争先。
看总量,5年间,全市GDP连跨2个千亿级台阶,去年达到1.24万亿元;看板块,“七虎竞南通、十强逐江海”生动展现出在不甘落后中同向同行的发展群像,所辖县(市、区)全部跻身全国“百强”榜单,且位居前列。
今年前三季度,南通实现地区生产总值达9788.9亿元,同比增幅5.4%。按此势头,今年全市GDP总量有望站上1.3万亿元门槛。五载春秋、笃行实干,南通将以3000亿元的经济增量,为“十四五”画上圆满句号。
二
如果你认为“GDP总量”“增速”“排名”这些词汇,是遥不可及的“宏大叙事”,和自己的衣食住行、生活冷暖离得很远,那么,请认真体悟这几年你身边正在发生的变化——它们都是“GDP”最具象化的生动诠释——
方寸车票间,藏着“南通好通”的胜景。“十三五”期间,当苏南地区高铁路网纵横交错时,南通才刚刚开通“D”字头动车。随着2020年下半年盐通高铁、沪通铁路相继建成,南通人在家门口就能坐上G字头列车南下北上、西进东出。时间来到“十四五”末,“张靖皋长江大桥北主塔升至339米新高度”“崇启公铁长江大桥建设整体进度已达80%”……这样的新闻不时跳出手机屏幕、跃入你的眼帘。近五年,长江南通境内先后有三条通道开建,加上此前通车的三座长江大桥,以及未来建设的两条过江通道,南通江面将呈现“八龙过江”的壮观景象。10分钟过江,40分钟到上海,高铁直达苏杭甬,南通通往长三角、通达全国的交通越来越便利。
江海岸线上,一座座标杆工厂重现实业荣光。换上防护衣、穿过风淋门,走进位于南通开发区的星源材质生产基地,眼前呈现的是世界上最大的高端锂离子电池隔膜生产场景。这个“十四五”期间上马的百亿级项目,成为南通新材料产业的生力军;移步通州湾,总投资500亿元的中石油蓝海新材料项目,5000多名建设者日夜奋战,志在打造一座高端绿色石化之城……南通是中国民族工业的重要发源地,近几年,南通聚力打造的船舶海工、高端纺织、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高端装备、新能源等六大产业,均迈入“千亿级”台阶。去年,六大产业总产值突破1.2万亿元大关。江畔海滨,一批千亿级、百亿级重大产业项目布局落子,一座座现代化厂房拔地而起,“中国现代工业名城”的雄姿挺拔而起。
地铁穿行中,开启“大城时代”的品质生活。“现在逛商场都优先选地铁,又快又省心!”家住南通市区易家桥新村的市民方梅,成为南通地铁1、2号线的“常客”。在家门口坐上地铁,这样的“大城生活”,“十四五”期间从梦想照进现实。随着两条地铁陆续开通并实现双线换乘,南通“大城时代”呼啸而来;周末,南通长江体育公园,市民漫步长江岸边,凭栏远眺,看江上巨轮穿梭、江豚嬉戏,山水风光美不胜收。咫尺之遥的绿茵场上,足球青训、“通超”对决轮番上演。长江之畔的生态绿地中,烟火气和新活力带给市民惬意的滨江生活;漫步南通街头,越来越多的“首店”、网红店招牌带来更有品质的消费体验,曾经沉积的城市老旧片区,在旧城改造中重焕生机,变成一处处时尚街区、活力地带,重现勃勃生机。
创Hehson潮里,涌动着“向新而行”的澎湃活力。南通创新区,东南大学南通海洋高等研究院实验室内,摆放着涤纶丝柔性复合管、钢带柔性复合管和黑色碳纤维管样品。作为研究院扎根南通的科技成果,这些产品已走出实验室、走下生产线,成为南通发展海洋经济的新生力量。几步开外,北京大学长三角光电科学研究院、哈尔滨工程大学长三角高等研究院、长三角国创中心南通分中心等10多家科研机构比邻而居。紫琅湖畔,创Hehson潮涌动,5000多名各类人才成为南通“新市民”。目前,南通与国内顶尖高校院所共建校地合作平台40家,拥有省级以上研发机构超900家。随着共建长江口产业创新绿色发展协同区逐渐发力,南通向新而行,打造“更高水平国家创新型城市”蹄疾步稳、渐入佳境。
三
大江澎湃,向海而歌。黄海之滨、五山脚下,五年奋斗为笔、砥砺前行,南通在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交织叠加的不利局面中破浪前行,推动经济发展再上新台阶,奋力打造江苏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进”是目标,“竞”是路径。2022年底,新华社以一篇《“七虎”竞南通》的深度长文,全面解读南通七个板块竞相发展的区域经济现象,引发强烈关注。这里的“竞”,不是靠简单拼抢、资源内耗,更不是以邻为壑、零和内卷,而是正视差距后不甘落后、真抓实干,以勇争一流的拼劲跨江对标、争先进位,书写高质量发展的江海华章。
回望“十四五”,一个“竞”字成为南通发展最生动的注脚。
找准定位,与时势竞。长三角一体化、长江经济带发展的乐章激越澎湃。面对百年未有的发展机遇,南通以“抓住了就是‘风口’,抓不住就是一阵风”的紧迫感,找准自身在国家战略发展中的定位,扛起“打造江苏高质量发展重要增长极”的担当,在战略实施上快人一步,争取一批交通重大基础设施工程率先落地,推动更深层次接轨上海、更宽领域融入苏南,打造更具竞争力的“北上海”“新苏南”,跨江融合迈出铿锵有力的步伐。
突破瓶颈,与困难竞。发展之路从无坦途。五年来,南通面对前所未有的风险挑战,以“竞”的姿态攻坚克难,在逆境中觅新机、于困境中开新局,将“难点痛点”变成“发展亮点”。面对疫情对全球经济带来的冲击,以及地缘政治对外贸进出口和产业链供应链带来的不稳定性,南通持续破局,突破瓶颈。拿外向型经济来说,外贸进出口在这一时期取得了历史性跨越,五年来连跨两个千亿级台阶,年均增速达9.8%。今年1~10月,全市外贸进出口总值达3702.2亿元,同比增长16.7%,增速稳居全省首位。
抬高标杆,与强者竞。长三角是中国的经济重地,强邻环伺。发展是一场没有重点的赛跑。放眼全国,南通GDP破万亿之后的4年间,又有多座城市相继晋级。在区域发展的竞争中,稍有松懈便会被追赶超越。南通以“万亿”为新起点,抬高发展标杆、提升城市能级,锚定“下一个万亿”的目标奋力冲刺,在与强者竞技中不断超越自己。2024年,南通GDP增速位居全国27个万亿城市第2位。
激活动能,与自身竞。“七虎竞南通、十强逐江海”,生动展现了南通自我拼抢、自我超越的发展局面。在项目建设的“赛马”机制下,南通所辖7个县(市、区)在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竞相比拼、你追我赶,形成了百舸争流的态势。各地在“竞”中找准自身定位、挖掘发展潜力,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增强发展动能,以重大项目建设为现代产业体系“强筋健骨”,以科技创新推动新质生产力蓬勃发展。去年,各县(市、区)GDP总量均超1400亿元。
攀高逐新,与未来竞。站在“十四五”收官、“十五五”谋篇的时间节点,南通已将目光投向更远的未来,以科技创新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为“下一个万亿”积蓄力量。重点布局未来空天、未来海洋、未来能源、未来材料、未来通信、未来健康六大产业方向,全力打造长三角未来产业创新高地。借力上海和苏南的创新资源,南通跨江共建创新联合体,引科技创新的源头活水浇灌未来产业的枝繁叶茂。
四
今年夏天,最火热的莫过于“苏超”赛场。积分榜上,始终霸榜第一的非南通队莫属。无论是主场迎战,还是客场对决,无论是一路长红,还是背负压力,南通队球员坚持全力踢好每一场、认真传好每个球。虽然最后和冠军失之交臂,但他们依然用汗水和精彩为南通赢得荣誉,成为这座城市当仁不让的英雄。
绿茵场上永不言败的拼搏精神,映射着江海大地锐意求进的不懈斗志。站在收官“十四五”、开启“十五五”的历史交汇点上,南通以百舸竞流奋进姿态,书写江海日新的壮美画卷。
面朝大海,南通擘画跨江向海、挺进深蓝的生动图景,全力建设全省海洋产业高质量发展先行区。作为全省唯一同时拥有长江干流岸线和沿海深水港口的城市,随着通州湾新出口、如东洋口港、吕四港的建设开放,南通的向海发展格局将全面打开,今年涉海产业规模有望冲刺1万亿元。
长江上,车流不息,舟行不怠。长江入海口,新一轮发展大潮澎湃奔涌。“十五五”时期,是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夯实基础、全面发力的关键时期,也是南通抢抓机遇、加快发展的关键时期。新的征程上,南通正战鼓催征、蓄势待发,以“竞”的姿态,在高质量发展的赛道上咬定目标、接续奋斗,努力向“下一个万亿”进发,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南通新实践的绚丽篇章。
大江奔流终入海,长风万里正当时。南通,这座承载着光荣和梦想的城市,正在新时代的征程上破浪前行!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郭小川
校对 陶善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