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助:书生之躯赤子心 一腔热血报家国
创始人
2025-11-28 11:36:48

王有树、王助故居年底前开放,展陈介绍红色家风

王助:书生之躯赤子心 一腔热血报家国

王助。马尾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供图

马尾区亭江镇象洋村保留着一座清代古民居——王有树、王助故居。闽北游击战争的早期领导者之一、烈士王助曾居住于此。

记者27日获悉,王有树、王助故居一进、二进近期已完成保护修缮,象洋村委会联合马尾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对古民居进行活化利用,用展陈介绍包括王助在内的王氏家族名人及其红色家风,预计年底前对外开放。

展陈介绍王助等王氏家族名人及其红色家风。

书香传家

少年立誓救家国

王助1914年6月26日出生于象洋村的一个书香人家。他的高祖父王有树曾任四川夔州知府,卸任回乡后热心公益,面对英军强占国土,率乡绅、组团练坚决抗争,成功保全闽江口要地;祖父王允皙是“同光体”闽派词坛代表,以诗词作刃挞伐列强侵略与清廷腐朽。“诗礼忠孝”的家风,王助从小耳濡目染。

1928年,王助就读于福州海军艺术学校。少时王助目睹外国水兵欺凌我国同胞,感到愤恨难平,立下振兴中华、救民于水火的宏愿。因愤于学校对学生的高压控制,他以罢考抗议,被学校勒令退学。

王助说:“‘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不要看我是个身体瘦小、眼有近视的文弱书生,有朝一日揭竿造反,我行不更名,坐不改姓!”

16岁时,王助转入英华中学,接触到了马克思主义。他发觉这就是自己一直在寻找的救国救民道路,立即加入了党的外围组织“反帝大同盟”。1931年,他由叶飞、郑维新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一名活跃的“播火者”。

王助貌似文弱书生,实则浑身是胆。他在福州诸多高等、中等学校的学生中组织“读书会”宣传革命道理,团结进步青年。1932年秋,王助考入燕京大学。在北平,他积极从事学运、工运,深入黄包车工人中,甚至还到西苑兵营开展兵运工作,鼓动东北籍爱国官兵“枪口对外,打回老家去”。

王助的行动引起了统治当局的注意,为了保护他的安全,组织决定让他返回福州继续领导学生运动。1933年他转入厦门大学经济系,厦大的学运工作在他的努力下很快打开了局面。

王有树、王助故居。

三年游击

烽火淬炼赤子心

1933年王助离开厦大,1934年参加第二次全国苏维埃代表大会,此后不再以学生的身份参加革命,开始了戎马生涯。

1934年8月,王助被调往中央苏区闽赣省闽北分区,任闽浙赣第四军分区政治部副主任。同年10月,中央苏区的第五次反“围剿”战争失败后,国民党10万军队分四路对闽北苏区实行“清剿”,王助随部队开始进行艰苦卓绝的3年游击战争。他以病弱之躯,随部队转战闽北崇山峻岭。在严峻的形势面前,王助出生入死,为坚持长期游击战争做了大量组织上、思想上的工作,使红军游击队在极其艰苦的环境中得以生存和发展。

行程愈艰,任务愈繁,责任愈重。1936年6月,王助被任命为闽东北军分区政委,与司令员饶守坤率领千余人的红军游击队,突破封锁,深入敌后,为闽北根据地的开辟和巩固作出重要贡献。

有一次,在屏南县岭下乡上楼村,他率领两个红军连与国民党一个团遭遇,激战两昼夜,打死打伤数百名敌人。最后我方弹尽,而敌机枪仍在扫射,紧急关头,王助不顾自己头部负伤,镇定沉着地指挥部队撤出阵地,安全转移到预定地点。

1936年12月的西安事变推动了第二次国共合作的实现,次年的卢沟桥事变揭开了全民族抗战的序幕。在抗日救亡使命的召唤下,1938年王助被赋予新的任务回到老家福州。

王有树、王助故居一进、二进已完成保护修缮。

救亡图存

热血殉国映丹心

1937年11月,毛主席指示新四军在福州设办事处。1938年2月,王助回到福州以新四军参议的公开身份担任新四军驻福州办事处主任,办事处设在福州南街安民巷27号(现为53号)。其间,他积极发动群众开展抗日救亡运动,恢复、创办《战友》和《救世报》宣传抗日救国主张,推动全民族抗战;积极恢复和发展党组织,培养发展新党员,组织人民抗日武装,广泛动员爱国青年参加新四军,为抗日前线输送一批干部。

1938年3月初,国民党福建当局对已被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80师239旅特务大队的闽中游击队突然发难,制造了“泉州事件”。王助立即与范式人找国民党当局交涉,据理力争,使国民党福建省主席陈仪不得不同意把扣押的人员和武器在3日内交还。闽中红军游击队的队伍得以保存,并编入新四军开赴抗日前线。

办事处领导的文艺队伍还有几十支歌咏、戏剧小分队,他们活跃在城区和郊县,教唱、演出多种多样的抗日戏剧。这些抗日团体的活动,不仅团结了广大民众,也为抗战事业注入了强大动力。

新四军北上后,王助受命留在闽北继续组织抗日救亡活动。1939年,王助当选为省委委员兼宣传部部长,兼任省委武夷干校副校长。1940年9月,福建省军事委员会在崇安成立,王助任副主席。

1941年福州沦陷时,王助奉命带队在建瓯一带开展抗日游击斗争。王助身体虚弱,高度近视,仍经常昼伏夜行,翻山越岭,指挥战斗。1941年9月21日,队伍奔袭建阳茶布东坑头时遭土匪袭击,王助壮烈牺牲。

王助的生命短暂而热烈,为革命事业奉献了一切。为纪念这位功绩卓绝的革命活动家,今年10月,象洋村启动对区级文保单位王有树、王助故居保护修缮工程,重点修复一进、二进建筑主体,并联合马尾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精心策划主题展陈。

“故居内的展陈侧重于介绍王助及其家族名人、红色家风。去年,我们还在村里打造了红色教育基地,同步推出王助烈士生平事迹展。未来将依托两大平台,常态化组织研学活动与主题党日活动,让革命先烈的精神代代相传。”象洋村党支部书记黄玉翎说。(记者 马丽清 通讯员 卓林/文 记者 原浩/摄)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最... 前言孩子的教育堪称当代中国家庭的头等大事。 有些家长可能从怀孕开始就进行胎教,出生后就参加各种亲子活...
字... 字体是几乎所有设计作品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很多人可能都经历过在各种山寨字体网站上苦苦寻找字体...
镭... 在近日结束的“2023中国(广州)国际物流装备与技术展览会(LET 2023)”上,深圳市雷神智能系...
​北大方正学院举办AI赋能职业... (来源:蚌埠新闻网)转自:蚌埠新闻网11月26日,北大方正校园内热潮涌动,思想激荡。一场以“融合·创...
改则县麻米乡茶措村举行宜居宜业...   近日,阿里地区改则县麻米乡茶措村热闹非凡,宜居宜业高原和美新村新居入住仪式在这里顺利举行。  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