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蚌埠新闻网)
转自:蚌埠新闻网
11月26日,北大方正校园内热潮涌动,思想激荡。一场以“融合·创变:构建AI时代产教融合新生态”为主题的AI赋能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发展大会在此成功举办。此次大会由北京市高等教育学会计算机教育研究会指导,北京北大方正软件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北大方正学院)主办,汇聚了中国工程院院士沈昌祥、知名企业领袖及教育界专家学者及师生代表400余人,共同探索人工智能时代职业教育与产业深度融合的创新路径与发展蓝图。
大会上,与会代表一致认为,AI技术的迅猛发展正深刻重塑产业格局与人才需求,职业教育体系面临系统性变革的历史机遇。北京市高等教育学会计算机教育研究会理事长牛少彰在致辞中强调,新时代的产教融合已超越简单的校企合作,必须实现教育链、人才链、产业链与创新链的深度耦合,这是培养“专业技能+AI素养”复合型人才的核心路径。
北京教育督导评估院高等教育督导评估所所长陈惠英指出,AI赋能职业教育不仅是技术叠加,更是教育理念、培养模式和治理方式的系统重塑。她呼吁各院校在人才培养、专业建设、课程重构等方面勇于创新,切实提升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
作为举办方代表,方正商业总裁曾刚系统阐述了推进产教融合的三项关键举措:一是构建开放融合的“立交桥”,推动校企建立长效合作机制,打破资源壁垒;二是打造创新探索的“试验田”,设立AI教育创新特区,支持教师开展前沿实践;三是夯实可持续发展的“人才链”,通过校企双聘、跨界工作坊等方式,建设高素质“双师型”队伍。
北大方正学院校长李军表示,学校将以“方正AI星火”计划为契机,系统推进课程体系重构与育人模式创新,为京津冀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贡献智慧。
在北大方正学院理事长方来坛、学校党委书记胡晓芳及全体嘉宾的见证下,学校纪委书记惠小南宣读联盟宣言。大会迎来了两大重要成果:“京津冀AI产教融合联盟”正式成立,同步启动“方正AI星火计划”。这些举措将构建开放共享的产教融合新生态,为区域产业发展提供坚实人才支撑。
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沈昌祥在《用自主可信计算打造人工智能大模型安全新生态》主旨报告中,系统回顾了我国可信计算技术的创新历程,强调已构建起自主可控的安全体系。他特别呼吁加强网络安全人才培养,建议创新“政产学研用”办学路线,为填补国家网络安全人才缺口提供多层次支撑。
在专题分享环节,奇安信、康护之家、英泰雷博、智游科技等企业代表分享了AI技术赋能产业转型的前沿实践,为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提供了精准的方向指引。奇安信副总裁陈华平表示,聚焦不同行业在智能化进程中的挑战与创新路径,展示了产业端对智能技术的现实需求与应用范式,这些源自生产一线的真实案例与解决方案,为构建更加贴合产业实际的课程体系与实训模式提供了方向性指引。圆桌论坛环节,在软壳科技CEO丁波主持下,来自小布科技、鸿合图灵、星续科技和九维环球教育的嘉宾围绕“安全·合规·人才”主题展开深度对话,在教学内容更新、校企合作机制、人才培养标准等方面形成了富有建设性的共识。
本次大会的成功举办,不仅构建了高质量的产教对话平台,更输出了体系化的创新思路与实践方案,加速推动了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的有机衔接。大会凝聚的学界智慧与产业力量,为京津冀协同发展提供了新的人才支撑,对构建产教融合新生态、促进更高质量就业与社会创新进步具有重要意义。
【广告】免责声明:本内容为广告,不代表蚌埠新闻网的观点及立场。所涉文、图、音视频等资料之一切权力和法律责任归材料提供方所有和承担。蚌埠新闻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对此文字、图片等所有信息的真实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