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孩子拥抱无限可能的人生
仓山教育系统成长型思维育人见闻
“老师,我原来写的字像小虫子爬,现在这么工整了!”“我最大的进步是:终于敢一个人睡觉了!”2025年秋季开学后,这样的惊喜分享在仓山校园里频频上演。取代“老师,我做不到”的,是孩子们对着成长档案袋的自豪,以及粘贴“我想试试”便签时的坚定。
改变,始于一场覆盖261所区属校的思维破冰行动。2025年8月,仓山区教育局创新推出《成长型思维培养实施方案》,将前沿心理学技术的“成长型思维”理论,转化为具象可操作的行动指南。历经两个月的实践,这项工作实现了全员参与、全流程覆盖的良好开局。心理学实验对比研究发现,学生在情绪状态、幸福感、学习动机等方面均发生了可喜的显著变化。
福州市江南水都小学教育集团桔园洲分校周舟老师在上成长型思维道德与法治区级示范课。(仓山区教育局供图)
这场教育变革何以发生?近日,记者走进仓山的校园、课堂、家庭,解码“双减”背景下成长型思维育人的破局之道。
破局:
从认知源头重塑教育逻辑
每年9月如期而至的仓山区“行为习惯养成月”,今年被注入全新内核。立足区情、系统谋划,仓山教育系统在全省率先推出“成长型思维培养”实施方案,这份文件跳出传统教学技巧的桎梏,直击育人核心:思维模式的重塑。
成长型思维是相对于固定型思维的一种心智模式,其核心观点是:人的能力并非一成不变,而是可以通过努力、方法和坚持不断成长。成长型思维作为现代教育的重要理念,形式灵活、与时俱进,对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提升学生综合素养、推动区域教育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花只会开在种过的地方,“头雁”领航聚合前行的力量。为了让成长型思维深入人心,仓山遴选了一批优秀学校作为重点实验校,聚焦成长型思维模式的实践落地。各校因地制宜全面铺开此项工作,每所学校至少挑选1个班级作为示范班开展实践研究。
如今,踏进仓山区各个学校,成长型思维催生的鲜活变化正扑面而来!
“在我的教室里,错误不是失败,而是发现新大陆的线索。”仓山观澜小学胡娟老师的英语课堂上,孩子们不再畏惧错误,反倒像侦探一样,从错误中寻找学习的线索。
胡娟分享了一个生动的案例:班里的小K总是记不住单词,一次课上,她发现孩子在小本子上画了一只小猫,并在旁边写下“cat”。胡老师立即肯定了这一创意。那一刻,孩子眼睛亮了。从此,小K坚持用画图联想法记单词,还主动分享给同学。慢慢地,他从一个“不会背单词的孩子”,变成了“有记忆小窍门的小达人”。
怀疑者也在实践中信服。9月开学,得知班级被选为示范班时,仓山区教师进修学校附属第三小学邱玲苏老师的第一反应是否定和拒绝:“不行啊,我们班基础相对薄弱,恐怕做不好。”带教老师却坚定地鼓励她:“你们班就是最佳选择,相信你一定能行。”全身心投入成长型思维培育后,邱玲苏才深刻体悟到,这是一场覆盖全区师生、颠覆传统教育理念的深刻变革。她边学边试、在调整中精进,这份转变也悄然感染着学生。当发现班级学生主动帮助特殊同学后,她及时表扬:“孩子们,你们真棒!我们班太有爱、太温暖了。”善意在班级里传递,更多学生主动加入关爱他人的行列。“成长型思维示范班”的身份更激发了学生的自豪感和集体认同感,短短2个月内斩获4面流动红旗。
这样的蜕变并非个例,在仓山各校的课堂与活动中,成长型思维正以多元形式落地生根——
英才学校的成长档案袋、反思总结表,让孩子们成长的每一个脚印都被看见;仓山小学刘沁鑫老师以环环相扣的“问题链”,引导学生主动探索;麦顶小学吴盛敏老师带领学生开展《探烟山建筑传家乡文化》校本特色活动,引导学生在探究与实践中培养不畏困难、持续探索的成长型思维;仓山区第五中心小学的“成长型思维”阅读分享会上,学生们自信地走上讲台,流畅地分享阅读心得与收获……教育者用心播下“无限可能”的种子,收获一份份“我可以”的勇气。
生长:
联通家校社的思维觉醒
良好的关系是教育的基础。学生会因为喜欢老师而爱上学习,支持性的师生关系、家校关系,能助推师生共同成长。有了这片肥沃的“土壤”,成长型思维的种子不仅在仓山校园扎根,更穿透围墙,联通家校社形成育人合力。
走进仓山区金港湾实验学校,开放共享的“月球会客厅”成为师生交流、家校沟通的专属空间。这里陈列着成长型思维相关书籍,以轻松舒适的环境为载体,让思维碰撞与成长交流随时随地发生。
环境是无声的育人语言。在仓山小学教育集团奥体分校,教室里的标语不再只是装饰,而是传递着“努力即收获、挑战即成长”的理念。班级成长型思维展示区的“进步榜”“错题变宝卡”等,让学生的进步成果和成长宣言得以展示。
仓山区第八中心小学师生大胆创新,推出原创成长型思维主题绘本故事与动画视频《从“我不会”到“我能行”》。特别的是,他们有意选择刚升入二年级的吴宇伦同学担任主配音。这个语言天赋并不突出的孩子,经过反复练习完成了一次成长突破。“或许他配音不够完美,但这正是成长的最佳注脚。”创作团队教师如是说。未来,学校计划以每月一本的频率持续推进该系列创作,将其纳入校本德育资源体系。
思维觉醒也在家庭中生根发芽。一幕幕日常互动片段,直观呈现着成长型思维对家庭教养的浸润:仓山区第八中心小学通过家庭会议搭建父母与孩子平等对话的桥梁,制作家庭成长树记录家庭成员的小目标与成就;仓山霞镜小学以“塑造成长型思维提升孩子专注力”为主题,为低年级的百余位家长带来兼具理论与实践的家庭教育讲座,形成家校同频共振的育人合力;黄山小学召开家长委员会会议,围绕“让孩子的大脑会‘长大’”核心主题,共商育人策略……可以看到,成长型思维的教育理念正融入千家万户,构建起支撑孩子终身发展的家庭生态。
深耕:
构建思维育人新范式
为推动成长型思维培养持续深化,仓山区制定了清晰的长远规划,让这一育人举措发挥更深远的价值。认知觉醒、错误解码、策略升级、思维可视……通过为期12个月的成长型思维系统培育,仓山以多元主题构建起“认知建立—行为强化—习惯固化—文化形成”的完整培育闭环。
9月底,中国心理学会行为与健康心理学专业委员会学术年会在京召开,来自福州仓山的“成长型思维”项目研究成果成功吸引了全国专家的目光。中国人民大学心理学系硕士、麦浦小学挂职副校长、仓山区金港湾实验学校心理教师戴翕昀分享的研究成果显示:仓山区以成长型思维为指导,坚持每天进行科学的心理训练,能够显著地改善学生的消极情绪,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业成绩。国家级人才、香港中文大学终身教授刘德辉评价,该项目“具备鲜明国际视野”,期待开展更多合作共促青少年健康发展;北京师范大学社会学院院长屈智勇也表示,这一成果对其他地区具有极强的借鉴意义。
区域层面,仓山校际之间的连接也在不断深化。以10月开展的教研员“成长型思维培养”岗位大练兵暨专题培训为核心,仓山构建“教研员示范+教师分享”的双轨培训模式。教研员通过上课、观课、评课的实战演练,将成长型思维理念转化为具体教学行为。一线教师则结合学科特点分享实践经验,为全区教师提供可直接借鉴的实践范本。
11月,仓山区举办“成长型思维”教学大赛,深化这一教育理念在课堂教学中的落地应用,为教师搭建专业交流与风采展示的平台。与此同时,面向全区师生、家长开展“成长型思维”主题征文活动,推动成长型思维教育理念的实践与传播,充分展现其在优化教育教学方式、改善家庭教养模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等方面的重要价值。
在阶段性成效基础上,仓山区教育局局长廖青明确后续规划:以骨干教师辐射带动教育均衡,呼应教育部优质均衡发展战略要求;以赛促教深化课堂教学改革,落实提质增效目标;以开放展示推动评价改革,践行过程性评价理念,激发成长潜能。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为国育才的探索永无止境。”廖青局长表示,“这仅是起点。我们将通过教学大赛、实验校建设、过程性评价等举措,让成长型思维成为区域教育的精神基因。”正如校园里孩子们创作的成长诗所言:“我不是不会,只是还未会;跌倒的印记,是大地给的勋章。”在这片教育创新的沃土上,成长型思维的种子已破土而出,终将长成支撑未来的参天大树,成为一个具有仓山特色的素质教育品牌。(记者 鄢秀钦 陈雨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