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嘉兴日报)
转自:嘉兴日报
■记者 张应隆 通讯员 徐冬毅
本报讯 近日,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传来喜讯,我市36家农业主体生产的41个产品通过绿色食品认定,获颁绿色食品标志使用权。这一成果不仅是嘉兴农产品品质提升的有力证明,更彰显了绿色农业发展的坚实步伐,为农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活力。
这两天,在位于平湖市新埭镇水月湾农庄的稻鳖综合养殖基地,金灿灿的稻穗随风轻摆,水下甲鱼自在游弋,稻禾清香与甲鱼鲜活交织成一幅秋日农耕画卷。这片充满生机的基地,正是省农业农村厅2025年粮油产业技术项目“稻渔共生绿色食品生产关键技术集成示范”的实践现场。
基地负责人陆永其介绍,该项目创新采用“稻护鳖、鳖促稻”生态模式,精选优质稻种与甲鱼苗,全程严控化肥、农药及饲料使用,依托智能化设备精准管控水质与生长环境,实现粮食与水产的生态共赢。眼下正值采收期,基地配套产品的绿色食品认证申报也在稳步推进中。
绿色食品认证已成为嘉兴提升农产品品质、擦亮农业品牌的“关键一招”。今年初以来,嘉兴紧扣农业特色,围绕粮食、蔬菜等优势品类打出“组合拳”:出台专项扶持政策降低经营主体成本,组建专家服务专班下沉一线,提供从标准培训到检测对接的全链条服务。
秀洲区在绿色农业品牌建设中成效显著。2022年至2024年,该区成功创建“秀洲莲藕”省级精品绿色农产品基地;2025年,又启动藕鳖共生综合种养示范项目,为传统农业注入科技动能。监管层面,秀洲区实现绿色食品企业年检率100%,并将相关主体全部纳入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平台,筑牢安全防线。
绿色食品认定对保障食品安全、提升产品附加值意义重大。嘉兴始终落实农产品质量安全“产管并举”要求,将绿色优质农产品培育纳入重点工作。嘉兴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绿色食品认证绝非“一纸证书”,更是守护群众“舌尖安全”的底线和农业转型的引擎。每一份认证都是对标准化生产的检验,通过“优质优价”让种植户获利、消费者安心,实现生态、经济与社会效益共振。
下一步,我市将按“稳存量、优结构、增总量”要求,持续加大绿色食品培育力度。目前,全市有效期内绿色食品达282个,涵盖稻谷、蔬菜、水产品等多个类别。随着绿色食品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嘉兴农业高质量发展的道路将越走越宽。
上一篇:AI股要变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