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沉”的银行,上升的希望
创始人
2025-11-28 07:16:39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转自:中华工商时报

    森林粮库,竹笋、药材等林下经济蓬勃发展,点“绿”成金的故事谱出新篇;蓝色牧场,大黄鱼、鲍鱼住进“智慧房”,渔获满舱唱响丰收希望;广袤田园,生态农场、创富工坊错落有致,串起闽果闽茶产业链……沿着山海福建,一个个小而美的土特产,正在铺就闽派特色乡村振兴路。

    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创新乡村振兴投融资机制。各类金融机构在货币政策工具的引导下,加大涉农领域信贷投放效果如何?刚发布的三季度数据,给予金融注解:截至2025年三季度末,普惠型涉农贷款余额14.1万亿元,较年初增加1.2万亿元。

    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战略蓝图下,金融机构正将服务重心下沉至田间地头,以多种方式将金融“活水”精准滴灌到农业经营主体的心坎上。

    下沉服务重心至县域

    截至三季度末,大型商业银行普惠型涉农贷款余额约5.4万亿元,农村金融机构普惠型涉农贷款余额约7.2万亿元。今年以来,国有大行普惠型涉农贷款连续3个季度增长。从数据中可明显看出,大行下沉服务重心至县域是大势所趋。中国人民银行、农业农村部于今年7月发布《关于加强金融服务农村改革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意见》明确,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要发挥资金、科技等优势,加强对县域支行的信贷资源倾斜。

    为了能够更好地推动渠道下沉,农业银行在祖国大地最北端营业网点——农行黑龙江漠河北极支行正式开业。周边3个行政村、2000多名村民“足不出户”办理金融业务的愿望成为现实,开民宿、做冰雪经济生意的商户、企业主们,有了可靠的金融“邻居”。

    据农业银行相关负责人介绍,在山高路险的云南红河自治州元阳县逢春岭乡凹腰山村,没有金融机构驻点,农业银行“惠农通服务点”成为村民解决金融需求的唯一途径。在这里,村民不仅可以办理“查、取、汇、缴、消”等基础业务,还能学到金融知识。

    据悉,“十四五”期间,农业银行持续将新迁建网点向县域、城乡接合部和乡镇倾斜,县域网点占比达56.6%;开展惠农服务站建设,解决“最后一公里”服务难题。

    今年上半年,金融管理部门持续强化政策引领,鼓励银行机构下沉服务,围绕高标准农田、设施农业建设、种业振兴等涉农重点领域,加大信贷投放,通过持续的金融要素保障,乡村全面振兴取得显著成效。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发布《关于扎实做好2025年“三农”金融工作的通知》提出,保障粮食等重要农产品金融供给。进一步加大对生物育种、农机装备、智慧农业等领域的金融投入,促进农业新质生产力发展。与此同时,为激励引导地方法人金融机构进一步加大对涉农、小微和民营企业的信贷投放,中国人民银行决定增加支农支小再贷款额度3000亿元。自2025年4月1日起,将支农再贷款和支小再贷款合并为支农支小再贷款,并优化管理方式,更好发挥政策激励引导作用。

    中国银行研究院研究员杜阳表示,支农支小再贷款是人民银行运用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精准滴灌“三农”领域的重要手段。通过低成本的再贷款资金,引导银行业金融机构加大对农业农村和小微主体的信贷投放,有助于降低农业融资成本,提高金融资源配置效率。近年来,该工具为破解“三农”融资瓶颈、提高金融机构“敢贷、愿贷、能贷”积极性提供制度支撑,有效提升了农村金融服务的覆盖面和精准度,是金融服务乡村全面振兴的核心抓手之一。

    在一系列政策引导下,更多金融“活水”源源不断流进乡村沃土,“三农”领域取得较快发展。浙江农商联合银行辖内开化农商银行等金融机构扎实推进支农支小,加大对茶叶加工、乡村文旅等领域信贷支持,持续做好乡村全面振兴金融服务。此外,江苏银行围绕农业产业链需求,强化全链条涉农金融供给,该行宿迁分行探索村办企业贷款帮扶模式,支持村集体经济发展。

    积极探索特色服务

    金秋时节,龙岩上杭湖洋镇的鑫中合犁田农场温控大棚里,上百亩火龙果迎来丰收季,果农们正忙着采摘、分拣、装箱,农场内一派忙碌的景象。

    “建了‘轨道交通’,引进绿色种植,加上建行的优惠贷款,我们农场今年实现了降本增效益的最优解。”鑫中合犁田农场负责人张文裕说道。

    作为从事蔬果种植多年的“新农人”,张文裕看中上杭湖洋镇的生态资源,通过“政府+公司+农户”模式打造鑫中合犁田农场,依靠智能温控大棚,种植无公害台湾特色果蔬超过300亩,吸引60余名群众在农场工作。随之而来的是农场种植规模扩大带来的果苗、肥料、设施、人工等资金压力。对此,建设银行福建龙岩分行主动走访,深入对接,结合农场种植规模、账期特点,第一时间提供成本更低、期限更长的“乡村振兴贷”500万元,在满足农场经营资金需求的同时,为客户节省约5.5万元的融资成本,让其更有资金投入农场经营,带动更多周边农户家门口就业。

    与张文裕不同的是,浦城县临江镇万鑫家庭农场经营者马芳华感受到的是建设银行专属信贷的暖意。“新购了两台烘干机,扩建了大棚,加上贷款到期,回款拉长,一下子有了资金压力,还好建设银行客户经理找到我,通过‘浦城粮农贷’给了75万元的信贷资金,让我更有信心探索‘稻-再-油’套种模式,实现‘一年三收’。”谈起今年的收成,马芳华喜笑颜开。

    从智慧大棚到生态农田,这是新农人的“耕”新图,也是“建设银行蓝”同奏的“振兴曲”。放眼八闽,建设银行工作人员上山下田,精准对接新农人,引金融“活水”滋养致富特色产业“拔节生长”。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优化金融机构体系,推动各类金融机构专注主业、完善治理、错位发展。

    除了模式上创新,满足农户差异化需求,很多金融机构还在量身定制上下功夫。

    “别看这店不起眼,我们的竹笋卖到了全国,一年成交量几十万斤。”在福建永安闽笋交易市场的明珠商行,笋干堆满了狭小的门店,商行负责人林明珠正在抢收新货,核对订单。“每年4月到10月是笋干贸易高峰期,至少需要上百万的资金周转,还好有建设银行的‘农商贷’,不用抵押,用手机就能办,利息还便宜。”

    像林明珠这样的小商户,在三明永安闽笋交易市场有100多户。大部分小商户有着共性资金需求——贷款多用于采购垫款,对方到账快捷需求高,但自身规模小、抵押品不足,且习惯使用第三方进行收款,很难获得传统融资。对此,建设银行福建三明分行开展专业市场调研,通过“批量准入+流水增信+订单提额”等方式,为其量身定制“裕农快贷-农商贷”专项方案,其纯信用、低成本、线上办的特点,有效解决永安笋商客群融资难题。截至2025年8月,建设银行已为近百户闽笋市场商户提供融资支持超4100万元,助力永安笋干产业升级助农增收。

    傍晚时分,冷库门前的冷链运输车队整装待发,在夕阳映照下,构成一幅生机勃勃的乡村振兴图景。“真没想到这么快!”顺发食品财务负责人李涛的感慨道出了众多农业经营者的心声。

    金融“活水”精准滴灌,像及时春雨般滋润着沂蒙沃野,也滋养着全国各地的乡村产业。

图为大棚内,果农们喜捧火龙果庆丰收。建设银行供图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全国大部降水稀少 台风“天琴”... 摘要:国内方面,昨日,东北等地出现降雪降温,黄淮、江淮等地出现沙尘。29日起新一股冷空气将影响我国,...
那曲索县举办首届启智杯学生信息... 图为创意编程比赛现场。记者 万靖 通讯员 益西卓玛 摄近日,那曲市索县举办以“数启未来,素养先行”为...
人民日报仲音:严重越线挑衅,高... 最近,日本首相高市早苗在国会答辩时公然发表涉台露骨挑衅言论,暗示可能武力介入台海问题,在中方多次严正...
三年孵化各类品牌赛事30项,《... (来源:上观新闻)11月27日,2025年《上海品牌赛事孵化计划》“三年共创·赛链未来”主题活动在上...
27名泰国马来西亚华裔青年赴滇... 来源:中国新闻社中新网昆明11月27日电(黄兴鸿)“侨聚云南·同心圆梦”泰国、马来西亚华裔青年云南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