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贵州日报
王庆能免费教右二村孩童学画画。
这个冬天,清镇市红枫湖镇右二村格外热闹。一群来自五湖四海的“新村民”,正与本地村民携手,将这座湖畔村落打造成充满活力的“彩色小镇”。
室内装饰设计师、职业经理人王庆能是这群“新村民”的领头人。几年前,王庆能走进右二村的田间地头,从挨家挨户倾听村民心声开始,一步步推动右二村改变。他打造的“蒙安·夕舍”艺术美学民宿和乡村咖啡馆,让这个曾经默默无闻的小村庄,一跃成为贵阳周边炙手可热的旅居目的地。更难得的是,他长期在村里开设绘画班,免费教村里的孩子画画,让艺术悄然点亮孩子们的心灵,也点亮了乡村的未来。如今,在他推动下,村里的民宿将从14间扩容至60间,预计创造上百个就业岗位,让村民真正实现“家门口增收”。
这支“新村民”队伍各怀绝技:留学美国十年的蒿家艺,凭借丰富的国家级项目策划经验,为村庄构建起独特的文化表达体系;拥有人类学背景的张溪瑗,遍访村里80岁以上老人,深挖“五姓立寨”“水下屯堡”等历史故事,撰写了村庄首份社会文化档案;运营总监周美艳仅用一年时间就将右二村的“村咖”和民宿业态标准化;苗族姑娘杨雪梅用镜头记录村庄变迁,既是乡村故事的传播者,也是民族文化的守护者;纪录片导演司文斌以艺术视角,定格下田园诗意与当代活力交织的乡村振兴画卷……
在右二村的老树下、湖水旁、火塘边、田间地头,“新村民们”认真倾听村民对发展的想法,然后围坐一堂进行思维碰撞,与政府部门密切协作,共同谋划乡村振兴之路。他们与村民同吃同住同奋斗,渐渐从“外来者”变成了村民信赖的“自己人”。
如今的右二村,创新活力不断迸发。政府成立项目专班组保驾护航,形成“政府引导、企业运营、村民参与”的共建模式;一栋栋闲置农房变身美学民宿,村民年收租最高近20万元;漆器文创、民族餐厅等新业态不断涌现;3处文化叙事空间即将亮相。
这群怀揣理想的实践者,用青春与坚守证明:乡村振兴不是单向付出,而是“老味道”与“新思维”的共生共荣。待到来年樱花开遍湖畔,右二村必将绽放更加耀眼的光彩。
(《湖畔村落来了“新村民”》由贵阳日报为您提供,转载请注明来源,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