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安徽省岳西县琥珀村,民宿与民居、茶园、青山等相映成景,构成一幅和美乡村的生态画卷。王 江摄(人民视觉)
黑龙江省漠河市拾叶知悠民宿的冬日雪景。受访者供图孩子们在安徽省黟县淡园民宿嬉戏。受访者供图近日,第十一届全国民宿大会在安徽省岳西县举办。大会由中国旅游协会民宿客栈与精品酒店分会、安徽省文化和旅游厅等联合主办。来自全国的文旅行业专家学者、民宿品牌创始人、民宿产业链供应商等,聚焦民宿产业发展新机遇,探索融合发展新路径。
每一家民宿都应该有自己的个性
“在旅游业不断升级的当下,民宿早已超越‘住宿载体’的单一属性,成为文旅融合的一个新引擎。”中国旅游协会常务副秘书长佘小殷说。
从热门景区到小众目的地,民宿凭借特色房型、多样化休闲场景和个性化体验等特点,成为人们出游的重要选择。与酒店等标准化住宿相比,民宿提供了更多的个性化选择。
中国旅游协会民宿客栈与精品酒店分会前任会长张晓军认为:“民宿是民宿经营者、管家等服务提供者、游客等场景消费者和社区居民的共同体,以建筑空间为载体,为游客提供独特的生活美学体验。”
“每一家民宿都应该有自己的个性。”山东青岛崂山那边民宿经营者耿大军说:“家庭运营式的民宿职能全部由一专多能的家庭成员来承担。咨询、接待、客房、餐饮、推广、维护、导游、吹拉弹唱、打球照相……每位来宾都是‘家’里来的客人。我们的民宿既是生活又是生意。”
杭州西湖云筑民宿经营者孙契认为:“民宿提供的不只是空间,更是我的生活方式,我把自己的生活、爱好融入民宿中,来的客人大都是跟我兴趣相投的朋友。”
中国旅游协会民宿客栈与精品酒店分会副会长、过云山居民宿经营者李超骏说:“民宿运营中,人最关键。过云山居松阳店由00后主理人运营,通过抖音账号分享民宿宠物日常、锅气窑烤面包房等生活方式,获得不少关注,入住率保持高位,年营业额表现优异,还吸引了德国电视台前来采访。”
民宿管家用多项技能和贴心服务为游客营造舒适体验。据了解,由文化和旅游部市场管理司等联合发起的“数字木兰”民宿管家培训计划,从2021年试点至今年5月,已在全国16个省区市培训超过8600名民宿管家,其中96%的管家熟悉在线旅游平台操作,近70%的管家学会拍短视频。
不只是住宿空间,还是在地文化的“翻译器”和“放大器”
目前,许多民宿积极实践与多种业态融合发展,焕发崭新活力。大会发布了2025民宿行业“创新好民宿”案例,其中多个案例体现出“民宿+”的乘法效应。北京交通大学现代旅游研究院院长张辉认为,民宿不仅是宿,更强调场景和体验。
在黑龙江漠河北极村,有一家以文创为核心竞争力的民宿拾叶知悠。吉林游客蒋先生说:“这里环境很棒,在民宿园区里可以逛很久,我喜欢这里的文创,非常精致。”民宿经营者邱小允说:“我们的民宿不只是住宿空间,还是在地文化的‘翻译器’和‘放大器’,将漠河的森林、冰雪、极光和人文故事,转化为有温度的产品,让每位游客都能将一份‘漠河记忆’带回家。”
拾叶知悠深挖在地文化,打造系列文创,走出民宿文创融合之路,创新“前店后厂”模式,民宿空间即展厅,客人可沉浸式体验文创创作。民宿还转型为区域文创解决方案提供商,供货覆盖漠河90%的文创销售店,带动行业升级。
北京市延庆区八达岭镇石峡村保留着明长城景观,全国甲级旅游民宿石光长城就坐落于此。民宿经营者贺玉玲介绍:“目前已开发18处院落,包括12个民宿院落以及餐厅、书店、博物馆、茶坊等6个公共休闲空间,集住宿、餐饮、娱乐、休闲、购物及文化体验于一体。近3年年均接待游客量达6万余人。”
在广东省佛山市西樵山森林公园的山林泉涧之中,心宿24里度假村落融合农业、教育、康养等多业态,已从民宿发展为旅游目的地。民宿合伙人高山介绍,餐厅以时令为节点,用村落食材适时推出岭南特色菜式。“观星研学游”“夜观萤火虫”等特色研学活动备受亲子游客喜爱。度假区还配备专业艾灸师,为游客提供肩颈护理、脾胃调理等康养服务。
张辉建议:“民宿应融合多元化业态,打造综合旅游空间,形成‘走起来的业态、坐下来的业态和躺下来的业态’;同时加强民宿在地化发展,全方位展现地域文化;还应发力集群化发展,构建以民宿为核心的乡村度假地。”
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的有效途径
位于大别山深处安徽省岳西县的清溪行馆,是目前安庆市首家全国甲级旅游民宿。民宿负责人李叶龙依托家乡夏季的“凉资源”,打造出融合“皖西大屋”风格的10座院落,还带动村里发展“一宅两院”模式,让绿水青山成为乡亲们的致富靠山。今年以来,该民宿营业额收入160万元,还带动周边高山蔬菜、土特产销售50万元。
佘小殷介绍:“近年来,岳西以民宿为纽带,推动乡村旅游与生态保护、文化传承深度融合,探索出‘一宅两院’等特色模式,走出了一条‘以旅促农、以文兴旅、以宿带村’的发展之路。”
据介绍,“一宅两院”是将闲置的农房改造成上下两个功能区,一楼农民自住,二楼改造成民宿供游客居住。主客分离、互不打扰,形成农民生活和民宿经营的兼容模式,带来了多重收益,探索了农民增收新途径。岳西县委书记吴爱德介绍,目前岳西民宿达1789家,5年实现民宿数量、旅游收入“双翻倍”,民宿已成为老区振兴的一把“金钥匙”。
安徽黟县,一座浸润徽州文脉、坐拥绿水青山的千年古城,自1996年首家民宿问世以来,便将民宿产业视为推动文旅高质量发展的“金钥匙”,如今已成为全国乡村民宿发展示范县。据黟县文旅体局局长田海英介绍,目前全县挂牌民宿已达1070家,客房总量突破8800间,床位1.5万张,逐步构建起“五大宿集+八大集群”的民宿发展格局,不仅激活了山水人文资源,更直接带动近2万人就业,助力乡村发展。
“促进农民增收共富是发展民宿最大的目的”,浙江丽水山居民宿协会常务副会长黄力量介绍:“目前,丽水形成了一大批特色鲜明的民宿集聚带。近年来,丽水有2万多名直接从业者通过经营民宿创富奔富,全市每年实现民宿营业总收入超30亿元。”
张晓军表示:“民宿是和美乡村建设的新兴产业,也是推动乡村全面振兴的新锐力量,成为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的有效途径。”(本报记者 赵 珊)
《人民日报海外版》(2025年11月28日第12版)
上一篇:李鸿达:让“平安之花”持续绽放
下一篇:倾听中文的世界回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