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经济参考报)
11月27日,阿里巴巴旗下首款自研AI眼镜——夸克AI眼镜正式发布,包含两个系列共六款单品。记者注意到,当前科技巨头、创业公司乃至传统眼镜品牌纷纷加速布局AI眼镜赛道,包括小米、百度、Rokid、影目科技、雷鸟创新等企业均推出AI眼镜产品。
业内分析指出,随着大厂陆续进入,AI眼镜行业发展进入加速阶段,有望成为下一个仅次于智能手机的消费电子大品类,推动覆盖上游核心元器件、中游制造集成、下游应用场景的完整产业链加速发展。
据介绍,此次发布的夸克AI眼镜提供S1、G1两个系列共六款单品。其中S1在硬件层面搭载双旗舰芯片,采用双光机双目显示;拍摄方面,可实现0.6秒的极速抓拍,3K视频录制。G1更侧重时尚和轻便,重量仅为40克左右,除了不带显示,G1在芯片、声学、拍摄等硬件配置方面与S1一致。
“这六款AI眼镜均搭载阿里最新的千问AI助手,已经融合支付宝、高德地图、淘宝、飞猪、阿里商旅等阿里生态核心场景,初步具备了在物理世界辅助用户、帮用户办事的能力。”
此前,百度旗下的小度AI眼镜Pro开启预售。这款眼镜搭载高通AR1芯片,拥有1200万像素的4K照片与1440P视频拍摄能力,依托多模态AI智能助手,可实现AI识物、AI翻译以及方言理解等功能。
此外,AR显示功能的应用,使智能眼镜从技术上相对简单的音频与拍摄眼镜向技术门槛相对高的AI+AR眼镜进阶。今年9月,海外大厂Meta上市其首款AR眼镜。国内创业企业如雷鸟创新、XREAL、Rokid等新产品集中在AR显示上加码。
“对企业而言,布局AI眼镜不仅是技术赛道的竞争,更是生态系统的构建。无论是开发者、制造商还是行业用户,AI眼镜的提前布局与规划应用场景,都将在AI赋能智能终端产品创新的视觉革命中抢占先机。”赛迪顾问人工智能与大数据研究中心分析师邹德宝对记者表示。
分析认为,科技巨头的密集入局正重构AI眼镜行业生态,带动全产业链进入放量周期。根据IDC数据,2025年上半年,全球智能眼镜市场出货量达406.5万台,同比增长64.2%。
除C端应用外,AI眼镜的B端应用场景也在不断延伸。例如,在工业场景下,Rokid AI眼镜助力电力巡检、油气设备点检等场景,支持语音问答和远程专家协作。
“AI眼镜正从概念验证期迈入规模化商用的临界点,其解放双手、增强感知、连接虚实的特性将重构人机交互方式。”邹德宝认为,在短期来看,手术辅助、远程诊断等医疗场景,远程维护、设备巡检、智能装配等工业领域,以及出行导航、旅游导览、生活助手等消费与生活领域,将率先实现AI眼镜的价值落地和商业应用。
值得关注的是,AI眼镜也对产业链带来发展机遇。国金证券研究认为,AI眼镜有望成为AI应用的重要载体,看好消费电子行业新一轮AI端侧创新周期的机会。
“AI眼镜的发展正全方位激活上中下游产业链,重构一条覆盖上游核心元器件、中游制造集成、下游应用场景的完整产业链。”邹德宝分析称,在上游,光学显示、芯片、传感器等核心零部件迎来技术突破与市场扩容;在中游,制造环节凭借精密制造能力和规模优势加速发展;在下游,应用场景从B端向C端逐步渗透,形成完整商业闭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