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可顶天 下临深渊
创始人
2025-11-28 00:11:13

(来源:新安晚报)

转自:新安晚报

  赖少其 辛酉(1981年)作《梦游黄山西海门》立轴

  □胡晓斌 

  2000年11月28日,赖少其先生在广州去世,这位坚定的革命者、一代艺术宗师,战争期间创作出大量抗日题材版画,鼓舞人们斗志。1935年6月29日,鲁迅先生亲笔写信鼓励赖少其并发表著名言论:“巨大的建筑,总是一木一石叠起来的,我们何妨做做这一木一石呢?”今年是赖少其诞辰110周年、逝世25周年,也是鲁迅先生“木石论”发表90周年,重温赖老的一生,安徽,在他革命和艺术生涯中占据重要地位。

 “黄山是我的第二故乡”

  1994年10月28日18时,黄山市华山宾馆。

  即将离开黄山前,赖少其接受了黄山市当地媒体的采访。

  谈到黄山时,赖老抑制不住激动,背诵了自己在1991年仲夏时,创作《黄山之梦》时的自题诗:“老夫归故里,日日梦黄山,梦中写来苦,笔笔汗湿衫。”

  这一年,他已年近八旬,身患帕金森症。

  100次?200次?……他已经记不清上黄山的次数了,不过他清楚——这次,也许就是自己最后一次上黄山了。黄山,日日思念的黄山啊!以后,只有在梦中与你相会,用画笔留下你迷人的风采了……

  黄山,因峰岩青黑,遥望苍黛,原叫黟山,传说轩辕黄帝曾在此采药炼丹。唐玄宗于天宝六年(747年)敕令改名为黄山,沿用至今。1000多年来,无数文人墨客为之倾倒。李白《送温处士归黄山白鹅峰旧居》是歌咏黄山的名篇,其中“黄山四千仞,三十二莲峰”已成千古名句。大约400年前,用脚步丈量神州美好山川的徐霞客,面对黄山由衷感叹:“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则成为黄山最佳广告词。

  这次黄山行,赖少其在山上整整画了10天。尽管旅途劳顿、活动频繁,然而,投身黄山怀抱,80岁高龄的赖少其,精神焕发,拄着拐杖奔波选景,从未喊过疲倦,有时一画就是几个小时,更是留下了《散花坞》《中国安徽黄山之赞》等多幅作品。

  这是一个真正的艺术大师用生命为黄山礼赞、为黄山立传。

  在黄山上,赖老赋诗《中国安徽黄山之赞》:“黄山迎客松,云横披彩虹;石立天底树,七十二芙蓉;五湖太阳出,四海照银缸;黄山天下无,安徽性德重。”写完后,他细细检查文字有无错谬,并告诉在场的人们,之所以写“中国安徽黄山”就是要告诉世人,黄山在中国,黄山在安徽。他随即又写下“黄山是我的第二故乡”。

  赖少其1915年5月16日出生于广东省普宁市,上世纪30年代,他积极响应鲁迅先生倡导的“新兴木刻运动”,成为中国新兴版画运动的开拓者之一。1938年后,在武汉、西安、桂林参加抗战宣传活动,在桂林期间创作的《抗日门神》成为宣传抗战的代表性作品。

  1959年2月调任安徽省工作,多次组织艺术家深入生活,继承和弘扬“古代徽派版画”和“新安画派”民族艺术精华,创作一批蕴含时代精神、极具特色的大幅套色版画作品,创建了“新徽派版画”,成为安徽省书画艺术的代表和旗手。

  赖少其对黄山尤为痴迷,他给自己署名“黄山客”。20世纪50年代在安徽工作期间,曾多次登临黄山写生,留下了大量黄山画作精品,实现了以笔墨为黄山立传的艺术追求。赖老对黄山的深情也深深地影响了家人。赖老的女儿赖晓峰最深的感受就是父亲对黄山至死不渝的深情,她回忆起父亲晚年的画作,除了花卉,几乎都是黄山。

  1986年(农历丙寅年),赖老回广州定居,在艺术上大胆创新,进行“丙寅变法”,创作出大量具有鲜明艺术风格的作品。

“写黄山漫云一时心旷神怡”

  黄山画派是明末清初以黄山为主要创作对象的山水画流派,延续至当代。黄宾虹是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画家之一,赖少其沿着黄宾虹“浑厚华滋”的画学思想和实践道路求索,回溯宋元绘画及新安画派等古人的笔墨与精神,独创新格。

  赖少其的黄山画作扎根于中国传统绘画的文脉之中。他对古人作品心摹手追,以干笔皴擦、积墨成山的手法,将古人的程式化笔墨转化为对黄山地质肌理的精准捕捉,画面中嶙峋的山石结构暗含宋代山水骨法用笔的刚健,而虚实相生的留白又透露出元人山水空灵的意境。对传统的深度消化,使作品既具古意,又充满现代风格。赖少其的黄山画自成体系和风格,其中,1988年创作的长达246厘米的《黄山云起图》便是梦中黄山的代表。画中,赖老直抒胸臆“余以元人笔法写黄山漫云一时心旷神怡”。赖少其走进黄山纪游写生,搜尽奇峰打草稿。在不同年龄段,赖少其笔下黄山各有特色。比如在1980年创作的《天门槛》《观海图》等作品中,浓重焦墨似刀刻斧凿,黄山山体的嶙峋轮廓,在纸上留下金石般的斑驳质感,渴笔皴擦丰富了画面的墨色层次与节奏,画面中偶尔点缀的淡赭石或花青,恰似千年古木逢春,形成“干裂秋风,润含春雨”与“浑厚华滋”的美学特征。“丙寅变法”后,赖少其笔下的黄山已超越了地理景观的局限,成为融合现实与梦境的心象图式。

  在《梦游黄山西海门》《黄山之梦》等作品中,他将黄山峰峦景观解构重组,云雾以留白或淡墨晕染的方式流动于山脊之间,既暗示黄山瞬息万变的气候特征,又赋予画面道家“虚室生白”的哲学意境。

  在《黄山五百里》巨幅作品中,山石勾勒如碑刻般方折拙朴,松枝的穿插似汉简般灵动劲健,画面呈现出“朴、拙、厚、重”的苍茫壮阔之美,他以金石与书法入画,不仅强化了画面的视觉冲击力,更赋予了黄山刚正不阿的人格力量。赖少其常以漆书大字书写“天地正气”“安得倚天横长戟”“一片丹心在人间”等词句题跋,笔锋如刀刻石,与画中山水的雄浑气魄形成共振。

“黄山埋断戟,春来草青青”

  上世纪九十年代,赖老患上帕金森症,身体慢慢变得僵硬,完全凭经验和毅力作画。家人和助手将纸裁成小方块,按照赖老的要求调好色,让他在纸上作画。此时他笔下的全是黄山。没能亲临黄山,直观地感悟黄山,此时他画的黄山更加抽象写意,也更加朦胧、虚化。

  1991年,他创作了《黄山一夜雨》,这幅画完全就是当年挥之不去的黄山印象,经过多年的沉淀后,已经深入骨髓,成为他精神世界里最柔软的触动。这幅画画好后他记道:“一九六九年夏,余在黄山夜宿半山寺,梦为雨冲去。晨起壁上飞瀑悬空。遂扣天门而上天都峰。匆匆已二十二年……”

  赖少其离开安徽后,还专门给黄山写了一幅字,希望能将其刻在岩壁上。由于此时黄山已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名录,按照《世界遗产公约》,不允许再在岩壁上增加石刻了。

  这八个字就是——上可顶天,下临深渊。

  赖少其笔下的黄山不再是山,而是绽放的生命。在《黄山之歌》里他写道:“河山多壮丽,行行复行行。黄山埋断戟,春来草青青。”他,已经完全融入黄山,把自己埋进黄山,成为黄山的一部分了。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布局更精准 功能更聚焦——中国... (来源:千龙网)新华社北京11月27日电 中国气象局近日印发《全国农业气象试验站网布局优化调整方案》...
最新或2023(历届)长沙农村... 现为您提供该地区农村养老保险新政策,农村养老保险怎么交相关说明暂未出台的规定继续沿用以前年度的说明。...
最新或2023(历届)长春农村... 现为您提供该地区农村养老保险新政策,农村养老保险怎么交相关说明暂未出台的规定继续沿用以前年度的说明。...
最新或2023(历届)西安农村... 现为您提供该地区农村养老保险新政策,农村养老保险怎么交相关说明暂未出台的规定继续沿用以前年度的说明。...
最新或2023(历届)沈阳农村... 现为您提供该地区农村养老保险新政策,农村养老保险怎么交相关说明暂未出台的规定继续沿用以前年度的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