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中共北京市委关于制定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发布。
其中明确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扎实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发展
支持在京高校“双一流”建设和顶尖学科发展。
推进人工智能、集成电路等领域国家学院建设,探索基础教育、高等教育一体化贯通培育拔尖创新人才。
培养造就卓越工程师、医师科学家、科技成果转化人才、大国工匠、高技能人才等各类人才。
加强海外引进人才、重点产业专项人才支持。
支持青年科技人才创新创业。
完善人才评价机制,畅通高校、科研院所、医院、企业人才交流通道。
加强新型研发机构建设。
支持企业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更多承担科技攻关任务。
培育壮大科技领军企业。
完善中关村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政策机制。
中关村世界领先科技园区
深化中关村先行先试改革。
推动各分园发展特色产业集群。
统筹“三城一区”联动发展,促进要素流通、产业连通、机制畅通。
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
坚持数字赋能产业、城市、生活,打造引领全球数字经济发展高地。
做强北京数据集团和国际大数据交易所。
实施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工程。
加强高端芯片、基础软件等关键核心技术攻关。
培育形成一批行业头部大模型,构建高性能通用智能体。
全面实施“人工智能+”行动。
加强人工智能治理。
壮大高精尖产业
巩固壮大实体经济根基。
扩大新一代信息技术、医药健康等产业集群优势,培育人工智能、绿色先进能源和低碳环保等一批新产业集群。
推动新技术新产品新场景大规模应用。
加快集成电路、机器人和智能制造、智能网联汽车、空天技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
培育第六代移动通信、量子科技、生物制造、脑机接口等新增长点。
推进关键装备、软件、工艺、材料国产化替代。
加强质量品牌建设。
做优做强现代服务业
推进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
做强科技服务业集群,鼓励科技服务企业拓展海外市场。
提高设计、咨询、专利、法律、展览等商务服务国际化水平,建设北京国际法商融合示范区。
服务保障国家金融管理中心功能,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质效。
支持北京证券交易所深化改革和创新发展。
加强教育、健康、养老、托育、家政等优质服务供给。
促进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现代农业深度融合,推进服务业数智化。
制作/实习生 董嘉怡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张鑫
编辑/李涛
责任编辑:姜泽菲(EK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