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扬子晚报
扬子晚报网讯(记者 吴佳笑 通讯员 刘振宁)当物理、化学、生物学知识“游”进蔚蓝的人工海洋,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11月25日,江苏如皋磨头初中“承责”科技团的学生们走进江苏珂莱欧海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亲手触摸科学,上了一堂别开生面的跨学科实践课。
走进养殖间,一排排巨大的水体循环系统首先吸引了学生们的目光。“我们远离海洋,如何制造出适合珊瑚生长的海水?”公司负责人黄聿锋的问题,一下子把大家带入了科学情境。原来,海水盐度要靠“光学盐度计”来精准测量——利用不同浓度盐水对光线的折射差异,就能判断环境是否达标。一名学生恍然大悟:“物理课上的‘光的折射’,原来在这儿派上了大用场!”
在实验室,琳琅满目的试剂和检测设备揭开了珊瑚生长的“化学密码”。在绚丽的珊瑚展示缸前,学生们还了解到珊瑚色彩的奥秘源于其体内共生的虫黄藻,这种奇妙的共生关系让学生们对生物学知识有了更深的理解。
而在车间一角,学生们被一台冒出细微气泡的“蛋白质分离器”吸引。“看似复杂的运行,其实是用了表面张力原理将水中有机物吸附,这便是学以致用!”同学们忍不住感叹,对科学产生了更浓厚的兴趣。
“以前总觉得物理、化学、生物是分开的学科,今天在珊瑚的生命系统中,我看到学科的完美交融。”一名学生在研学笔记中写道。从书本到实践,从认知到担当,这趟探秘珊瑚的旅程没有生硬的分节,却让科学的种子,随着水流与光影,悄然潜入学生们的心海。
活动当天,磨头初中正式授予珂莱欧公司“科技教育研学基地”称号。磨头初中政教处主任程玉刚表示:“科技教育不仅是传授知识,更是培育科学精神、创新能力和责任担当。我们希望通过这样的实践平台,让学生理解何为‘敬畏自然、守护海洋’,也让‘承责’的种子在心中生根发芽。”
据悉,此次研学活动是磨头初中贯彻落实教育部等七部门《关于加强中小学科技教育的意见》精神的具体举措。未来,学校将继续整合社会资源,探索项目式学习、跨学科融合的新路径,推动科技教育从课堂走向实践。
校对 朱亚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