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同人工智能碰出新火花(评论员观察)
创始人
2025-11-27 17:41:42

来源:人民日报

实施“人工智能+”行动不可能“齐步走”。只有在错位中找准自身定位,走好差异化竞争的路子,才能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

“十五五”规划建议提出:全面实施“人工智能+”行动,全方位赋能千行百业。作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驱动力量,人工智能如何与生产生活碰出新的火花?

政策文件里有具体方向。近日公布的《关于促进和规范“人工智能+医疗卫生”应用发展的实施意见》提出,“创新预防、诊疗、康复、健康管理等全链条连续智能服务”。智能预问诊、云陪诊、辅助诊疗等充满科技感的场景,正是人工智能赋能千行百业的缩影。

中国人工智能技术的迅猛发展,与丰富应用场景的坚实支撑密切相关。讲台上,数字人“助教”能辅助老师为学生介绍历史、地理等多学科知识;卧室中,智能机器人自动调节温度、湿度、采光,完成地面清洁;车间里,质检机器人自主检测缺陷、分离残次品,提升生产效率。唯有突出应用导向,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多样化需求,才能避免盲目跟风、搞“大呼隆”,收获实实在在发展成效。

各地如何更好发挥人工智能技术的赋能效用?贵在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各地区位特点、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不同,实施“人工智能+”行动不可能“齐步走”。只有在错位中找准自身定位,走好差异化竞争的路子,才能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上海推出“AI+制造”三年行动,结合自身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优势,力争通过三年努力,推动3000家制造业企业实现智能化应用;山东寿光依托农业特色,重点发展“AI+农业”,着力在智能种植、病虫害识别、农产品溯源等领域取得突破。立足自身长板,针对产业痛点,科学确定“人工智能+”行动的实施重点,是形成竞争优势、集聚发展动能的关键所在。

“人工智能+”行动涉及领域宽、参与主体多、覆盖范围广、影响程度深,推动“人工智能+”行动落地不可能仅靠“单兵突进”,必须注重各领域各区域高效协同。例如,为了培养人工智能领域人才,一些企业与高校联合建设产业学院、实训基地等,定期派送一线工程师到高校担任产业导师,带领学生直接参与企业项目研发。从优化智算资源布局到加快行业标准建设,从打造共性技术平台到促进智能终端普及,只有汇聚党委政府、科研单位、行业企业等多方合力,构建好人工智能产学研生态,才能确保人工智能更好赋能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

推进“人工智能+”,安全是前提。大语言模型“幻觉”输出、算法黑箱加剧偏见、深度伪造升级骗局……人工智能在数据安全、隐私保护、知识产权等方面存在风险隐患。目前,全球人工智能发展正处于由弱人工智能向强人工智能过渡的阶段,技术创新加速突破之时,尤需注意统筹发展和安全,为人工智能系紧“安全带”。未来,持续完善符合人工智能发展需求的治理体系、提升相关治理能力,保持政策灵活性,既留足发展空间又及时建章立制,才能避免陷入“技术失控”的困境,让人工智能在安全可控与创新发展的平衡木上走得更稳、更远。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坚持自立自强,突出应用导向,推动我国人工智能朝着有益、安全、公平方向健康有序发展。”全面实施“人工智能+”行动,让人工智能同产业发展、文化建设、民生保障等深度融合,技术的进步必将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更多动能。精彩未来,让我们拭目以待。(孟繁哲)

《人民日报》(2025年11月27日05版)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以演练筑防线,以实战保安全 南... 转自:扬子晚报扬子晚报网 11月27日讯(记者 姜婧仪 通讯员 张昊瑞)为有效防范和化解索道运营安全...
把课堂搬进珊瑚“产房” 如皋... 转自:扬子晚报扬子晚报网讯(记者 吴佳笑 通讯员 刘振宁)当物理、化学、生物学知识“游”进蔚蓝的人工...
*ST创兴:面临财务类终止上市... 每经AI快讯,11月27日,*ST创兴(600193.SH)公告称,公司股价近期波动较大,存在被终止...
11月27日19时, 昆明晚高... 昆明信息港讯 机器人小明 11月27日19时,昆明晚高峰交通呈现交通拥堵,东风西路从东风东路到一二一...
中国气象局气象保障浦东新区打造... 11月26日,中国气象局气象保障浦东新区打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引领区(以下简称“浦东引领区建设”)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