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构报告:汽车智能座舱体验转向实用主义 AI可信度与场景能力成新赛点
创始人
2025-11-27 16:30:51

新华财经上海11月27日电(记者 王鹤)11月27日,市场研究机构J.D. Power君迪与同济大学HVR Lab(人车关系实验室)以及AI评价伙伴XAI Lab(蜂火智能实验室)共同发布的2025中国智能座舱的研究报告显示,2025年,智能座舱已经开始从“数字冗余”转向“实用主义”的理性变革,未来智能座舱的竞争焦点将从“功能的广度”回归“体验的深度”。

报告认为,早期“功能座舱”以丰富在线服务为核心;随后的“感知座舱”通过多模态交互与感知技术融合,实现基于规则的自然交互与任务自动化;如今,大模型技术的深度应用让行业正式迈入“认知座舱”新阶段。这一系统能精准理解用户行为与偏好,主动推送餐饮、音乐等个性化服务,完成从被动响应到自主认知的高阶交互升级。

交互回归理性,触控与物理按键进入“再平衡”

报告显示,触控仍是主流,但用户对物理按键的需求几乎同等强烈。25.3%的用户将“常用功能缺乏专属按键”视为交互缺陷,显示在高压驾驶场景中,实体反馈仍不可替代。未来交互设计需在触控、物理按键与多模态协同之间找到更稳定的平衡。

应用生态工具属性远高于社交属性

虽然80.2%的用户每周高频使用车企App,但用户需求明显指向工具型功能:“充电服务”和“车辆健康管理”大幅领先“社群互动”与“商城服务”。车企将App打造成“社交平台”的方向与用户“即用即走”的工具诉求存在偏差,生态建设应更聚焦刚需场景。

AI体验从“炫技”转向“可信”,复杂场景能力仍是行业短板

报告认为,当前,用户更看重提升出行效率与安全感的AI功能,如“智能避堵导航”和“健康监测”,此外,56.5%的用户因可靠性与安全顾虑而减少使用AI车控功能。行业需突破复杂场景、多模态协作与意图修正能力,让AI从“展示式智能”走向“稳定可信智能”。

数据质量与场景定义成为核心竞争力,体验深度成为购买决策锚点

随着大模型能力普及,行业出现明显的功能同质化趋势。智能座舱竞争正从“模型规模”转向“数据质量、场景颗粒度与深度适配”之争。车企需构建“场景—数据—模型”的一体化闭环能力,实现“模型即应用”,才能在真实用车场景中形成差异化体验。

报告发现,用户对智能座椅、智能音响等舒适性硬件的支付意愿提升,体验深度成为未来智能座舱的价值锚点。同时,智能汽车的交互范式正从“被动响应的工具”向“主动认知伙伴”加速跃迁,不再局限于用户触发后才执行指令,而是通过整合传感器数据、用户行为习惯与场景化需求,主动预判并提供服务。

编辑:谈瑞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京津冀推动中西医结合高质量发展 中国经济时报记者 周雪松11月23日,第二届京津冀中医药协同中西医结合高质量发展暨中西医结合医学未病...
AI赋能钢铁智造新范式 宝钢股... 转自: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中证报中证网讯(记者 李梦扬)11月27日,记者获悉,在南京“2025世界智...
中化装备荣获“ESG治理金牛奖... 转自: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中证报中证网讯(记者 张鹏飞)11月26日,以“治善致远 绿动未来”为主题的...
许光友拟任安徽省直单位正厅级领... 转自:北京日报客户端为在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进一步扩大民主,广泛听取群众意见,把干部选好、选准,根据《...
鲁北化工荣获“ESG乡村振兴金... 转自: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中证报中证网讯(记者 张鹏飞)11月26日,以“治善致远 绿动未来”为主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