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时报记者 周雪松
11月23日,第二届京津冀中医药协同中西医结合高质量发展暨中西医结合医学未病体系研讨大会在北京举行。本次大会由北京中西医结合医院、北京中西医结合学会联合主办,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党委委员、副主任、市中医药管理局党组书记、局长罗增刚,河北省中医药管理局党组书记、局长张凯,河北省人民政府驻北京办事处副主任牛兴元,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政府副区长林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西医结合与少数民族医药司中西医结合处处长黄莹等来自京津冀及内蒙、新疆等地区的医疗卫生主管部门领导、两院院士、国医大师、知名专家学者以及京津冀卫生健康主管部门、合作院校及各地医疗机构的领导、嘉宾共500余人出席了大会开幕式。开幕式由海淀区委卫生健康工委书记、区卫生健康委主任、二级巡视员李劲涛主持。
林航致欢迎辞针对大会核心议题,林航强调,下一步,海淀区将在临床实践、科研创新、人才培养、成果转化等方面持续发力,针对慢性病、传染病及疑难杂症,探索形成一批中西医结合优势突出的诊疗方案。她希望京津冀三地以更开放的姿态凝聚共识,以更创新的思维破解难题,以更务实的举措深化合作,为增进人民健康福祉、全面建设健康中国提供更多京津冀经验。
罗增刚发表祝贺讲话
张凯发表祝贺讲话97岁高龄的中国科学院院士、疼痛医学与针灸研究领域泰斗韩济生代表参加开幕式的院士们致辞,和与会人士分享了个人成长与学术探索的感悟。
当天会议上有五项重要平台启动与授牌仪式相继举行,为京津冀中医药协同发展与未病体系建设筑牢实践根基。一是为“青囊智库专家服务基地”授牌。二是宣布“中国中医药信息学会生命与健康分会”正式成立。三是举行“中西医结合医学未病研究联盟”授牌仪式。四是启动京衡“小荷双城双院育人项目”。五是举行了“北京理工大学——北京中西医结合医院大学生实践育人基地”揭牌仪式以及“海淀区中西医结合专科医联体新增成员单位”授牌仪式。
基地揭牌仪式北京中西医结合医院党委书记杨清玲在致辞时表示,此次北京中西医结合医院与北京理工大学医学技术学院合作共建实践育人基地,是深化医教协同的重要举措。基地将为高校学生提供优质的临床实践平台,促进理论知识与临床技能的有机结合;同时,也将借助高校的科研优势,推动医院学科发展与技术创新,实现“教学相长、互利共赢”。
黄莹在研讨大会上讲话开幕式后,“中西医结合医学未病体系研讨大会”拉开帷幕。北京中西医结合学会会长冯兴中主持研讨环节。黄莹代表主管部门在研讨大会讲话。她强调,国家局将一如既往支持京津冀三地开展学术交流、平台共建与人才培养,为中西医结合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国医大师李佃贵教授在演讲时指出,西医聚焦疾病本身,中医则关注人体整体健康状态,通过辨证施治实现“未病先防、既病防变”,这种思维将成为未来医学的核心导向。
中国工程院院士樊代明阐述了整合医学视角下的中西医结合之路。作为力挺中医的西医院士,他强调,“医学的终极目标是让人健康长寿,而非单纯治愈疾病。”中西医应打破壁垒、相互借鉴,以整合医学思想引领未来医学发展,为健康中国建设提供核心支撑。
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中医治未病专业委员会会长,南京中医药大学原党委书记、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陈涤平教授强调,治未病体系建设需融合现代科技手段,同时加强专业人才培训,明确干预风险告知义务,确保服务规范化、安全化。
大会现场北京中西医结合医院院长韩永鹏在专题报告中分享了医院的创新实践与发展思考。他强调,“传统医疗范式”要向“以健康为中心”转变,才能满足人民健康需求。
主旨演讲结束后,北京中医药大学管理学院院长李瑞锋主持了高峰对话环节,中国科学院院士陈润生、陈涤平教授、韩永鹏院长围绕“人工智能大数据背景下未病体系建设的挑战与机遇”展开深入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