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政课的本质是讲道理,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对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关键期的中小学生而言,思政课需遵循青少年认知规律和成长特点,推动话语体系与教学形式改革创新,坚持因材施教、贴近生活、注重体验,把道理讲深、讲透、讲活,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打好底色。作为北京市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改革创新试验区,朝阳区围绕课程、师资等进行了思政一体化教育领域的积极探索。越来越多的中小学校开始打开校门,借助各方力量、利用好各类资源,让思政课走出教室,将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有机结合,凝聚起更大育人合力,推动思政课入脑入心、有滋有味、见行见效。
育人先育心 厚植思政大情怀
浇花浇根、育人育心,为把思政课的道理讲到学生的心坎上,朝阳区用好辖区丰富优质的高校资源,共同开发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课程。同时,通过开展“模拟法庭”等青少年创新实践活动,叩开学生心门,达到启智润心、激扬斗志的效果,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
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在朝阳区,思政教育也与学校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科学教育紧密融合。近年来,以王选、王绶琯、钱学森、郭永怀、陆士嘉等科学家命名的特色实验班先后落地朝阳区各学校,以科学家精神为引领,精心打造融合前沿科技知识与创新实践的特色课程体系,探索大中小学协同育人的方法路径,激励和培养一批又一批的学生爱祖国、爱科学,以青春之我,担时代之责。
广阔天地间 构建思政大平台
朝阳区的思政教育不仅停留于教学楼、操场和图书馆,还在医院、企业、博物馆,甚至“以天为盖地为庐”,在泰山之巅、西湖之畔,在茫茫沙漠、辽阔大海,在广阔天地间汲取滋养。
从创新前沿的辉煌成就到乡村全面振兴的奋斗故事,从社区治理的暖心举措到国际舞台的风云变幻,都是思政教育的丰富素材;无论是勇于创新的行业先锋,还是无私奉献的道德楷模,都是内核强大的育人力量;陈列历史的遗迹遗址、收藏文物的展馆宝库,以及展现前沿技术的科技场所,都是广阔丰富的育人空间。
思政教育不仅需要走向广阔的天地间,更需要社会各方力量的共同参与。
近年来,朝阳区通过整合社会资源、搭建实践平台等方式不断拓展教育空间,更加紧密地联系社会实际和学生生活,推出符合学生期待、赢得学生喜爱的课程内容,让“大思政课”“活”起来,提高课程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铸魂育人 培育思政“大先生”
“大思政”追求育人无处不可、无时不在、无人不师,要实现这个大目标,并激活大场域的育人效能,教师是关键,特别是在为学、为事、为人方面能起到积极示范作用的“大先生”式教师。这就要求“大思政课”建设既要融入“大先生”,也要培育“大先生”。
如何让教育家精神在每一位老师心中扎根?如何推动教育家精神融入每一个教育细节?这是教育之问,更是时代之问。
为此,每年的新教师入职培训,师德修养都是第一课。多年来,朝阳区教育系统欣欣向荣、生生不息,离不开一代又一代教育工作者在教育家精神的引领下躬耕不辍、守望接力。“从选拔教师之初,我们不仅关注教师的学术造诣和专业能力,更严格考量其道德品质、教育热情以及传递正确价值观的能力,将‘政治强、情怀深、思维新、视野广、自律严、人格正’的‘大先生’式教师选拔到教师队伍中来。”朝阳区委教工委相关负责人表示。文/顾昕昕
上一篇:老师要从会AI到共创AI
下一篇:燃油和专业混动机油,差别大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