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抓大保护,绿色发展滋养长江“母亲河”
创始人
2025-11-26 08:01:42

  “看这百里江滩,蜿蜒壮阔,湿地就像翡翠一样点缀其间。这不只是武汉绿色发展的见证,更是长江千年文脉的赓续。”日前,全国人大代表张尤慧漫步在武汉长江·青山湿地生态环境公益修复基地的步道,远眺奔涌的长江与“两江四岸”城市天际线交汇的地方,向记者感慨。

  “生态文明建设实现新进步”,是“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之一。加强长江、黄河等大江大河和重要湖泊湿地生态保护治理,推动长江、黄河等重要流域建立全流域生态补偿机制,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的明确要求。日前闭幕的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再次强调,“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筑牢生态安全屏障,增强绿色发展动能”。

  作为长江经济带核心城市,近年来,湖北省武汉市检察机关在习近平法治思想指引下,坚持“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聚焦“建设绿色低碳的美丽城市”,主动将司法触角延伸至生态治理各环节,在助力长江流域生态保护与系统性修复的实践中,勾勒出“个案攻坚—类案监督—协同共治”的跃升轨迹。

  守护长江:推动“捕鱼人”变身“补鱼人”

  作为滋养武汉的母亲河,长江水生态牵动整座城市命脉。今年6月5日世界环境日,长江武汉段金口水域波光粼粼,21万尾胭脂鱼、长吻鮠等珍稀鱼苗跃入江中“安家落户”。这场由武汉市硚口区检察院推动的“生态回归”,源自近两年该院办理的125起非法捕捞案件,39万余元生态修复金化作鱼苗,为母亲河注入新生。

  检察官依据监测数据发现,禁渔后经济鱼类虽逐步恢复,珍稀鱼类却仍濒危。“修复须从生态系统整体出发,补齐生态短板。”为此,检察官创新提出利用积累的生态修复金,投放胭脂鱼等珍稀鱼苗,既补全水生生物链,又为长江生态找回“动态平衡”。

  放流现场,曾参与非法捕捞的李某哽咽道:“今天,我终于把鱼还给了长江。”

  武汉市蔡甸区检察院则突破单一打击模式,深化非法捕捞“捕—收—销”全链条追责。2024年4月,张某等人在禁渔期内电捕汉江流域的名贵鱼种,并协同王某、杜某销赃。该院不仅严惩捕捞者,更首次将收购、贩卖人员全部纳入公益诉讼追责,要求其承担连带赔偿责任。今年4月,法院判决支持检察机关提出的全部诉讼请求,采纳“增殖放流+碳汇补偿”双轨修复方案,共同推动公益诉讼从“赔偿”向“治理”升级。

  每一场增殖放流,都是面向未来的“生态播种”。武汉市检察机关不断深化“刑事审查+公益诉讼”一体履职,以“专业化监督+社会化治理”推动“捕鱼人”变身“补鱼人”,护航长江水生态持续向好。

  焕新湖泊:从治污清源到百湖灵秀

  武汉素有“百湖之市”美誉,湖泊治理是“长江大保护”的重要延伸。

  “水葫芦清了,荷花又开了!”武汉市洪山区居民的一句感慨,道出了黄家湖50亩水域的重生历程。今年3月,洪山区检察院通过“益心为公”志愿者检察云平台获悉线索:辖区黄家湖不仅被外来物种凤眼莲(俗称“水葫芦”)“攻占”,还有违规菜地“蚕食”湖岸。

  该院迅速启动公益诉讼调查,借助“无人机+AI”技术精准锁定涉案区域——水葫芦35亩、菜地15亩、违法构筑物50余处,并发现腐烂水葫芦正引发二次污染风险。

  根据调查情况,该院进行公益诉讼立案,并向相关职能部门制发检察建议。检察建议发出后,相关职能部门高度重视,3日内完成水葫芦、菜地、违法构筑物的清理,15日内完成区域生态修复,并同步建立日常巡护机制。

  “公益诉讼让湖水重获‘呼吸’,也让我们享受到了城市生态福利!”洪山区人大代表尹贝在跟随检察官“回头看”时,望着盛放的荷花称赞。

  武汉市严西湖是一片西接东湖、北邻长江的灵秀水域。2023年5月,因某临湖小区雨污管网混错接,污水直排入湖。青山区检察院立即启动“河湖长+检察长”机制督促整改,但因工程纠纷推进受阻。深入调查锁定开发商主体责任后,该院持续跟踪监督。

  2024年9月,该院制发检察建议并提起行政公益诉讼,督促水务部门依法全面履职。诉讼期间,青山区政府专题协调,水务部门推进截污改造与“厂网一体”建设,并对开发商进行行政处罚。今年3月,经“回头看”和公开听证确认,小区排水管网修缮完成,严西湖水清如初,法院裁定终结诉讼。

  每一次履职都是对“水清岸绿”的坚守。武汉市检察机关借助科技赋能与机制创新,直面湖泊侵占、污染难题,通过一案一策、系统治理,让城市水域重焕生机,持续释放“百湖之市”的生态灵秀。

  流域协同:从区域协作到多元共治

  2023年8月15日,首个“全国生态日”,青山区检察院联合多家行政部门建立的武汉长江·青山湿地生态环境公益修复基地呱呱坠地了。

  这个基地依托生态项目和替代性修复,为生态损害赔偿提供了新路径。张尤慧也是推动者和见证者之一。结合专业经验,她对公益诉讼案件办理和生态修复提出不少富有建设性的建议。

  在办理4家企业粉尘污染案时,青山区检察院联合环保部门委托专家评估,引导企业通过基地绿化替代修复。在今年8月的磋商会上,该院依法释明责任与损害后果,推动4家企业成功签订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协议,青山江滩公园补植复绿随即启动。

  该院还创新融合“社区矫正公益活动基地”与“生态公益修复基地”,组织社区矫正人员参与巡湖护鸟、湿地养护,实现生态修复与教育矫治的双赢。

  如今,青山江滩已完成从“工业污染带”到“生态景观带”的蜕变,成为市民休闲和生态涵养的绿色地标,获评湖北省首批生态环境损害赔偿修复基地,为长江流域协同治理提供“武汉样本”。

  跨区域协作同样在不断深化。2024年10月,武汉市江汉区检察院与区法院、长江航运公安局武汉分局、赤壁市农业农村局签订协作机制,以“公益诉讼+劳务代偿”破解流域治理“上下游不同步”难题;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检察院联合鄂州市华容区检察院查处跨区排污案,追缴水资源费、督促企业整改,助力“武汉都市圈生态共同体”建设。

  机制建设层面,武汉市检察机关积极落实《武汉市“府检联动”实施方案》,建立法治政府共建、长江环境共护等常态化机制,推动人大建议、政协提案与检察建议衔接转化。“益心为公”志愿者检察云平台汇聚社会力量,全市注册志愿者达278人,受理线索163条,凝聚起协同护江的强大合力。

  落日熔金,东湖湿地的芦苇摇曳;江风拂岸,武惠堤的候鸟与“七彩花滩”共绘新景。这份诗意背后,是武汉市检察机关以检察力量兑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庄严承诺,是对江城“发展与保护平衡”的深刻践行。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擘画了“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蓝图,对“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建设美丽中国”作出了战略部署。“武汉市检察机关将聚焦‘美丽中国建设’,把检察履职融入城市治理脉络,让武汉的生态之美与发展之序,深深镌刻进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的时代年轮。”武汉市检察院相关负责人表示。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中矿资源股价涨5.13%,国泰... 11月26日,中矿资源涨5.13%,截至发稿,报64.74元/股,成交8.56亿元,换手率1.89%...
中矿资源股价涨5.13%,中邮... 11月26日,中矿资源涨5.13%,截至发稿,报64.74元/股,成交8.59亿元,换手率1.90%...
中嘉博创涨2.07%,成交额1... 11月26日,中嘉博创盘中上涨2.07%,截至09:54,报3.95元/股,成交1488.17万元,...
中矿资源股价涨5.13%,前海... 11月26日,中矿资源涨5.13%,截至发稿,报64.74元/股,成交8.61亿元,换手率1.90%...
海欣食品2025年11月26日... 2025年11月26日,海欣食品(sz002702)触及涨停,涨停价5.98元,涨幅9.93%,总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