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施农业好“丰”景
创始人
2025-11-26 03:06:06

(来源:内蒙古日报)

转自:内蒙古日报

□本报记者  鲍庆胜  奈曼旗融媒体中心记者  杨悦  摄影报道

  11月25日,走进通辽市奈曼旗八仙筒镇黎明村的农业设施大棚,一颗颗柿子在阳光的照耀下宛如晶莹的红黄宝石缀满翠绿的枝头,空气里飘着淡淡的清甜气息,让人沉醉。

  这片丰收景象背后,是四位青岛“奶爸”扎根田野的创业故事。“我们在亲戚的口中了解到奈曼旗,被这里蕴藏着的发展潜力所吸引,我们四人一拍即合就来到了这里。”正往棚内放置物理防虫器的李堂前说道。

  第一次到达黎明村,眼前的二十三栋标准化温室棚就让四人信心倍增。随即,他们根据各自擅长的本领,将全部身心投入到设施农业建设中。

  “标准化种植的效益远超传统模式”,李堂前说,尽管是农业“门外汉”,但这群新农人从选种育苗到水肥管理全程亲力亲为,像呵护婴儿般日夜守护着这片希望之田。

  为确保品质,他们坚持绿色种植理念:每个大棚都引入雄蜂进行自然授粉,既保障坐果率又提升风味;全程杜绝农药使用,还在抖音平台直播农残检测全过程。经专业机构检测,所有样品均未检出农药残留。

  他们今年7月种下的西红柿,经过三个月科学培育,果实个头均匀、色泽鲜亮、口感香甜,凭借着过硬品质和错峰上市的优势,通过“线上+线下”模式热销北京、青岛等地商超。

  “棚内土地一共50亩,一亩地可产7000斤柿子,品相好的柿子能卖到5.5元一斤,品相稍差的也能卖到2元一斤。算下来,产值稳稳突破百万元了!”李堂前话语中透着兴奋。

  大棚西红柿的好收成,不仅给村集体带来了62万元的经济收益,更让村民实现家门口就业,带动周边20余人实现就近务工。

  “以前挣钱得去外地,顾不上老人孩子,现在在家门口摘西红柿,一天赚百来块,既能挣钱又能顾家,比外面打工强太多!”正在采摘西红柿的村民海英笑着说道。

  “得到这样的‘开门红’,除了我们的努力外,更得益于奈曼旗这片发展的沃土,村民们的淳朴和干部们的担当作为,也更坚定了我们留在这里的信心。”李堂前感慨。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国联研发创新混合C净值上涨4.... 国联研发创新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简称:国联研发创新混合C,代码008423)公布11月25日最新净值...
华夏人工智能ETF联接A净值上... 华夏中证人工智能主题交易型开放式指数证券投资基金发起式联接基金(简称:华夏人工智能ETF联接A,代码...
方正富邦新兴成长混合C净值上涨... 方正富邦新兴成长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简称:方正富邦新兴成长混合C,代码008603)公布11月25日...
方正富邦科技创新A净值上涨2.... 方正富邦科技创新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简称:方正富邦科技创新A,代码008640)公布11月25日最新...
富国中证科技50策略ETF联接... 富国中证科技50策略交易型开放式指数证券投资基金联接基金(简称:富国中证科技50策略ETF联接A,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