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上观新闻)
AI时代正不断走向深入,AI在提升效率、简化流程同时,也带来了更大的网络安全挑战。全球网络安全企业派拓网络在近日举办的媒体沟通会上透露,随着2025年被视为AI智能体“元年”,网络攻击也已进入“分钟级”时代,传统的被动安全防御体系难以应对,安全行业加速向AI驱动的平台化主动防御转型。
AI 技术正深刻重塑网络攻防格局。派拓网络大中华区总裁陈文俊介绍,通过对过去5年网络攻击态势的追踪发现,攻击成功所需要的时间已从2021年的9天、2023年2天降至2025年最快只需25分钟。“黑客使用AI自动化生成攻击代码加速渗透,而企业仍依赖传统的‘打补丁’模式,被动安全防御体系难以应对AI时代的主动攻击。”陈文俊说。
与此同时,企业安全工具的碎片化加剧了防御困境。派拓网络与IBM共同发布的报告显示,大型企业平均使用83种安全工具,涉及29家厂商,这些工具各自独立、数据不互通,形成“防御孤岛”。“过去企业发现一个漏洞就加一个工具,工具越多,漏洞反而越多,黑客只需突破一个薄弱点就能全盘渗透。”他介绍。
AI智能体的到来也催生了新的安全风险。派拓网络相关调研发现,随着企业大规模拓展AI应用,AI身份泄露、个人信息盗用等问题尚未被传统安全体系覆盖,若智能体身份被盗用,可能直接篡改银行账户、操控工业设备,将带来极大风险隐患。
针对行业痛点,派拓网络提出“AI驱动的平台化安全解决方案”,核心是通过整合技术与资源,实现“从被动补漏到主动联防”的转型。派拓网络大中华区售前总经理董春涛介绍,此次派拓网络发布季是近年来发布产品最多的一季,围绕平台化发展,在全球化创新和中国本土化增强方面推出了一系列创新产品。
例如,派拓网络推出Prisma Browser企业安全浏览器,作为解决AI时代数据泄漏的“第一道关口”,支持敏感数据水印、马赛克处理,禁止未授权的拷贝、打印、传输,尤其适配大语言模型使用场景——企业员工通过该浏览器访问公有大模型时,内部数据将被自动拦截,避免“提问即泄密”。
AI安全平台Prisma AIRS 2.0是一个组合型端到端模块,AI驱动的自动化防御平台采用“发现—评估—保护”三步法,先识别 AI开发周期和工具的风险,再通过模型评估、红队测试排查漏洞,AI应用上线后提供安全保护。据介绍,系统新增AI应用态势感知功能,实时监控智能体运行状态。
Cortex平台集合云安全2.0和安全智能体,将防御效率提升至新高度。该平台整合端点、邮件、云安全、网络安全等模块,转化为AI Agent,可自主完成攻击检测与隔离。“以邮件攻击为例,过去需要安全人员手动排查,现在AgentiX高度自动化,自主化进行溯源与拦截,大幅降低 MTTR(平均修复时间)。”
在国内市场,派拓网络的解决方案充分考虑合规要求。陈文俊表示,派拓网络已将浏览器、SDN Controller等核心服务落地国内云平台,确保数据不跨境。
目前,派拓网络相关方案已在多个行业落地。在智能制造领域,上海某大型工厂采用派拓网络物联网安全Device Security,5G网络连接工厂IoT设备场景下提供AI自动识别与保护;派拓网络还与英伟达合作,将Prisma AIRS集成到AI算力中心,为算力安全提供保障。
对于行业未来,陈文俊认为,随着量子计算技术发展,安全行业还需应对“后量子时代”加密技术挑战。派拓网络已对此进行了相应布局,希望通过技术创新推动行业从应对当下威胁转向防范未来风险。
原标题:《AI将黑客攻击提速至“分钟级”,网络安全体系如何抵御风暴?》
栏目主编:唐玮婕
来源:作者:文汇报 周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