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证监会行政总裁梁凤仪出席论坛时表示,香港正致力构建安全可靠的数字资产平台,当局正就对数码资产交易及托管服务的监管制度敲定最终方案,将是建立稳健数码资产生态系统的最后两块监管“拼图”。
她指,香港对代币化金融产品的采用日益增加,例如绿色债券、香港证监会认可的货币市场基金和零售黄金产品,相关代币化产品在香港的市场规模约为30亿美元。大部分代币化试点项目仍处于初期阶段,有不少提升空间,部分项目在清算及结算方面已在一定程度上提升效率和减低成本,但许多产品仍依赖法定货币作现金结算。
她又指,没有人能预测代币化或稳定币在跨境供应链支付方面的前景,但强调香港在数字资产发展上会坚持投资者保障、具有稳健的金融基建及健全的监管。
梁凤仪表示,越来越多市场参与者抱持长远愿景,期望将传统金融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在区块链上完成,以实现即时结算及最终确定。在香港证监会与金管局的指导下,金融机构正在Ensemble项目沙盒的试点阶段进行实时交易,投资者可跨银行转移代币化存款以认购代币化产品。而要实现规模化发展,互通性是关键一步,需要建立一个共用的区块链层,用于银行间支付,并逐步与整体金融市场结合。
梁凤仪还提到对私人信贷市场的看法,她指,目前金融格局较08年金融危机时期已发生巨大变化,随着《巴塞尔协定三》落实,提高了对银行资本及流动性要求,避免银行过度杠杆,但亦导致私人信贷兴起。
她表示,过去10年全球私募资本的资产管理规模,增长数倍至14万亿美元,杠杆由银行转移至非银机构,早前美国汽车零件供应商First Brands及汽车次贷公司Tricolor倒闭,是敲响私人信贷风险的警报,而零售投资者参与度上升,更令监管机构急需审视私人信贷生态及其与金融体系的关联,并指香港证监会已加强对香港场外衍生品市场的监察,自9月起场外交易的对冲值(Delta)仓位必须向交易资料储存库申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