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构继续看多港股科技主线,港股科技50ETF或成掘金利器
创始人
2025-11-25 13:42:06

今年全球资本市场赛场上,港股科技板块无疑是赛道上的“黑马选手”,前三季度行情展现强劲势头。

尽管四季度以来出现行情调整,港股科技主线仍被机构战略性看多,不少卖方机构认可当前港股市场整体估值处于合理区间,也有卖方看好AI相关多个港股细分行业表现。

这也使得深度掘金AI相关产业链成为投资关键。而景顺长城中证港股通科技ETF(513980)提供了合适的选择。

从产品跟踪指数——中证港股通科技来看,“传统科技稳基本盘+新兴赛道增弹性”的优势,使得该指数能够对港股中电子、计算机、新能源汽车、医药生物等多个细分行业进行多元化布局,更全面、充分地囊括港股市场上的高科技企业。

过往的市场行情中,该指数在流动性宽松期涨幅靠前,下跌周期回撤更小,在去年以来的结构性反弹中则凸显新兴赛道布局优势,在港股泛科技类指数中表现亮眼。

长期投资价值也在景顺长城中证港股通科技ETF中呈现。一方面其挂钩指数的权重行业利好不断;另一方面,多元化布局行业,聚焦科技龙头的指数编制特征,使得该ETF成为把握港股科技长期趋势、规避单一行业风险的理想工具。

资金面亦呈积极态势,该ETF年内吸金超200亿元,目前规模超过235亿元。(数据来源:Wind,截至2025年11月12日)

港股科技主线被战略性看多

今年以来,港股科技在全球市场保持领先优势,前三季度各市场表现数据显示,恒生科技指数年内涨幅(44.71%)超过了纳斯达克科技加权(26.62%)、费城半导体(27.92%)等指数,也高于代表港股整体的表现的恒生指数(33.88%)。(数据来源:Wind)

诚然,港股市场整体在10月进入行情调整,但港股科技主线依旧被机构战略性看多。

国泰海通证券研报提到,尽管2025年港股估值经历快速修复,当前港股整体估值仍不算高。“明年重视港股科技主线,AI浪潮下港股科技是2026年的行情主线。”

国信证券则是上调2026年港股的目标价区间,并提到,应格外关注因为AI能力提升而带来的对各种应用的拉动作用。场景可能广泛分布于互联网/软件、传媒、硬件设备、半导体、汽车/零部件、日常消费零售、可选消费零售等领域。

华泰证券最新观点坚持港股科技板块具有中期配置价值。他们认为,在“十五五”规划支持下,科技自主可控是中长期主题。

深度掘金AI相关产业链

各家机构的观点中不难看出,“AI”依旧是明年港股市场的关键词。如何深度掘金AI相关产业链?投资景顺长城中证港股通科技ETF(513980)或许能解答问题。

中国AI领域中,以互联网龙头为代表的企业扮演领头羊的角色,而这也是景顺长城中证港股通科技ETF的重仓板块之一。

作为景顺长城中证港股通科技ETF的跟踪指数,中证港股通科技指数是在港股通范围内选取50只市值较大、研发投入较高且营收增速较好的科技龙头上市公司证券作为样本。

与同类型指数相比,该指数对于研发投入及营收增速的关注,充分体现了对科技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视,确保了指数成分股在技术创新和长期发展方面的潜力。

从行业的权重分布来看,互联网电商是目前该指数的第二大权重行业,权重占比达到12.64%,阿里巴巴-W、腾讯控股为该指数的前两大权重股,权重占比均超过10%。(数据来源:Wind截止日2025/11/10)

此外,AI相关产业链相关行业还涉及云服务、半导体、光芯片、机器人、消费电子、军工科技、智能辅助驾驶、金融科技等。其中部分行业也在中证港股通科技指数的权重行业涉及。

数据显示,该指数的权重行业共有21个,除了互联网电商,乘用车、半导体、消费电子、数字媒体、软件开发等行业权重也靠前,更加全面、充分地囊括了港股市场上的高科技企业。(数据来源:Wind截止日2025/11/10)

体现在权重股上,除了前述两大权重股,中芯国际、小米集团-W、比亚迪股份、美团-W、快手-W、小鹏汽车-W也在该指数前十大权重股当中。

捕捉多元化发展的投资良机

整体来看,中证港股通科技指数在行业分布上,传统领域以电子、计算机等行业的布局为代表,而新能源汽车、医药生物等新兴科技领域的配置,相比其他港股科技类指数呈明显超配特征。

以权重股来看,除了前述的多只新能源汽车股,信达生物、药明生物等医药生物板块个股也在前十大权重股行列。

更广泛的行业分布意味着,投资该指数能够更好地分散单一行业的风险,同时又能够更好地适应未来科技发展的多元化趋势,受益于新兴行业的高增长可能。

2020年以来的港股科技浪潮中,中证港股通科技指数也展现出穿越周期的稳定性与行业配置的前瞻性。市场表现看,其在流动性宽松期(2020/3/24-2021/2/18)的上涨阶段,涨幅靠前(142.99%),充分捕捉核心资产估值扩张红利;在政策调整(2021/2/19-2022/04/20)与外部扰动(2022/04/25-2023/11/30)的下跌周期中,回撤幅度较小,分别回撤57.27%、6.04%,体现出通过行业分散化降低单一风险的韧性。

2024年4月以来的结构性反弹期,该指数对AI、新能源车、生物科技等新兴赛道的布局优势进一步凸显,持续贡献超额收益。近一年,该指数也在泛港股科技类指数中保持领先优势,截至11月10日,该指数近一年累计涨幅为41.85%,同期恒生科技指数上涨26.72%,恒生互联网指数上涨30.87%。(数据来源:Wind)

长期投资价值凸显

往后看,中证港股通科技指数也具备投资的长期价值。该指数具备“传统科技稳基本盘+新兴赛道增弹性”的优势,既保留了对成熟科技赛道(如电子、计算机)的深度覆盖,又覆盖了一定新兴行业权重,这一特质使其在港股科技板块的牛熊转换中始终保持领先,是把握港股科技长期趋势、规避单一行业风险的理想工具。

指数的权重行业也迎来多重的利好。比如,在新能源汽车产业,反内卷政策的推进驱动产业重回正常的优胜劣汰发展轨道,《汽车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2025—2026年)》的发布为未来五年汽车行业的发展指引方向;出海方面,国内供应链优势与生产成本优势使得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在全球范围内的竞争力有望得到不断提升,并获得更高的出海份额。

医药板块中的创新药产业也迎来景气度的边际改善,2025年以来,中外药企跨境合作加速,重磅BD交易频发。随着创新药出海进程不断加速,未来景气度有望长期处于高位。

资金面来看,港股整体也有望迎来内、外资共振做多。一方面,港股市场迎来了新的里程碑,11月10日,南向资金通过港股通净买入66.54亿港元,使得年内净买入额突破1.3万亿港元,自港股通开通以来的累计净流入规模也突破5万亿港元,刷新互联互通机制开通以来的最高纪录。

港股科技50ETF也同样受到资金青睐。截至目前,有8只ETF挂钩中证港股通科技指数,景顺长城中证港股通科技ETF规模较大,最新规模已达235.35亿元,年内被净申购191.71亿份,净申购份额同样在8只产品中居首。行情回调之际依旧保持资金净流入,显现对后市的看好。

景顺长城基金的ETF业务已形成国际化的特色布局。通过吸收借鉴外方股东在国际ETF市场上积累的成熟发展理念,同时结合中国ETF本土实践,景顺长城基金近些年凭借跨境、红利、特色宽基等ETF拳头产品的发展,构建起了特色化和国际化的业务品牌形象,景顺长城中证港股通科技ETF目前也是景顺长城基金旗下规模最大的ETF。

MACD金叉信号形成,这些股涨势不错!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晶升股份涨0.90%,成交额9... 11月25日,晶升股份涨0.90%,成交额9000.73万元,换手率2.59%,总市值46.39亿元...
宁波远洋涨0.65%,成交额8... 11月25日,宁波远洋涨0.65%,成交额8638.94万元,换手率3.76%,总市值120.79亿...
金凯生科涨0.66%,成交额6... 11月25日,金凯生科涨0.66%,成交额6292.49万元,换手率3.27%,总市值40.49亿元...
天力锂能涨2.45%,成交额2... 11月25日,天力锂能(维权)涨2.45%,成交额2.25亿元,换手率9.66%,总市值39.23亿...
莱尔科技跌0.70%,成交额1... 11月25日,莱尔科技跌0.70%,成交额1760.39万元,换手率0.38%,总市值46.38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