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小镇如何容纳文学的万川?听“十月文学奖”获奖作家们如何说
创始人
2025-11-25 12:30:31

(来源:上观新闻)

“写作不是空虚抽象的,在今天这个时代,文学要与一方土地、一群具体的人建立起真实而温热的连接。”在11月24日于四川省宜宾市翠屏区李庄古镇举行的中国李庄杯·第21届“十月文学奖”颁奖典礼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中国作协副主席李敬泽的致辞,指向脚下这方土地——李庄。这座位于长江边上,曾承载抗战文化火种的古镇从2015年起已与“十月文学奖”结缘十载。如今,作家们再度携获奖作品而来,又激荡出怎样的文学新声?

中国李庄杯·第21届“十月文学奖”汇集了名家新秀。叶兆言《璩家花园》、麦家《人间信》、鬼子《买话》、林森《乌云之光》、杨遥《美声唱法》、张翎《种植记忆》、朱山坡《一个夜晚,有贼来访》、汤成难《他们将骑鹤而去》、鲁敏《寻烬》、鲍尔吉·原野《万物凝视》、袁凌《我的皮村兄妹(节选)》、陈先发《了忽焉》、育邦《育邦的诗》、伍倩《母亲的悬崖》等14位作家及其作品分获长篇小说奖、中篇小说奖、短篇小说奖、散文奖、诗歌奖、新人奖等奖项。

本届获奖作品中,既有现实主义文学的深厚积淀,也有科幻文学写作的实验探索;既有超越“伤痕文学”“反思文学”的精神旅程,也有云淡风轻、谑笔悲欢的当代史;既有对新大众文艺、新工人文学的聚焦和照耀,也有科技革新、创伤疗愈与伦理困境的错综交织;既有汉语新诗对古典资源的精微考掘,也有女性力量在成长中完成爱的超越。所有获奖作品,共同构成了一幅群芳荟萃、彼此辉映的当代中国文学地图,和“十月”文学风景。

据介绍,“十月文学奖”设立于1981年,多年以来,“十月文学奖”嘉奖了王蒙、贾平凹、刘心武、莫言、海子、梁晓声、冯骥才等众多读者耳熟能详的作家和诗人,以独特的文学风格和深刻的思想内涵丰富了当代文学的多样性,不仅在国内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也在国际文坛上赢得了赞誉。

自2015年至今,十届颁奖盛会相继在李庄揭幕,百余名文坛名家携佳作踏访。1940年至1946年,同济大学、中央研究院、中国营造学社等机构为躲避战火先后迁驻于李庄这座西南小镇。随着这些机构一道抵达的还有李济、傅斯年、陶孟和、吴定良、梁思成、林徽因、童第周、梁思永等文人学者,他们有的在李庄扎根五六年,攻苦食淡,在最艰难的岁月里守护文化火种。此届颁奖典礼现场附近就是中国营造学社曾驻扎过的月亮田景区——梁思成在此完成《中国建筑史》写作,林徽因写下了著名的《十一月的小村》。

李庄古镇。(新华社记者 刘坤/摄)

在李敬泽看来,作家们带着作品来到李庄接受奖项,其意义不仅在于获奖本身,更在于与这方土地产生的紧密联系。他提到,当代文学正经历剧烈且深刻的变革,“何以是文学?”已成为当下紧迫而根本的核心命题。写作者需着力搭建与具体个体、具体地域之间,属于自身的、有深度的面对面真切联结。他期待,“十月文学奖”这一文学盛事不仅是汇聚佳作的文学节日,更要成为李庄在新时代讲述中国故事的重要窗口。

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中国作协副主席李敬泽致辞。

对于第二次来到李庄的鲁敏而言,李庄很“小”,小到就像所有人的故乡,但它又很“大”——“这里的江水是世界上所有江水的源头,这里酿出了醉倒所有人的美酒,这里的水也映照着从古至今挂在我们头顶上最古老的月亮,最重要的是李庄有天下在怀、家国担当的情和义,这正是与文学最为相通之处。”

中国李庄杯·第21届“十月文学奖”短篇小说奖颁奖现场。

此次斩获新人奖的伍倩则在获奖感言中提到了李庄的“新”与“旧”:古城历史厚重之“旧”与文学创作之“新”,这也映照了她自己的写作历程:虽然此次获奖的是新人奖,但她从事写作已有十多年,早期更多是作为学术研究的调剂。随着年龄增长,写作在生活中变得愈发重要与严肃。她在40岁写出了人生中第一篇严肃文学作品,并摘得了此次的新人奖。她希望文学创作者们都能像这座“不断生长”的李庄一般日日新。

中国李庄杯·第21届“十月文学奖”新人奖颁奖现场。

虽是第一次来到李庄,麦家却表示自己很早便读了成都媒体人、文史学者岱峻出版《发现李庄》一书,从此就关注到了这个小镇的历史底蕴与文化价值。这次将他牵引到此地的获奖小说《人间信》有何创作秘辛?麦家回答,《人间信》对他而言是一部极为特别的作品。它不同于以往依赖经验和技巧的写作,而是迫使他返回童年记忆和家庭深处——那些他过去不愿触碰、甚至不愿回望的地方。这样的创作像一次向内心幽暗处的突围,艰难却必要。“每个作家其实都会有这么一次突围,向自己内心幽暗的地方挺进,这挺难的。但是要想当好作家,有时候就得要咬咬牙去干一些自己平常不想干的事情。”

“作家的工作是非常寂寞的,同时也是非常快乐的。”一旁的叶兆言分享,他此次的获奖作品《璩家花园》算是前作《南京传》的延续,由于《南京传》只写到1949年,他希望继续书写1949年之后的故事。《璩家花园》故事虽发生在南京,但其实背景地并不重要,它可以置换为李庄或任意一座城镇,因为真正重要的是通过具体空间里的故事去折射中国更宏阔的历史。

相较以一座城观照一段历史,鬼子的《买话》则以一个人的命运折射出无数人的共同经历。鬼子说,这部获奖作品他最早在二十年前就动笔过,当时写了二十万字,但不满意,直接全部作废。此后十几年间不断反复琢磨,又写过几回,都觉得没有找到人物真正的灵魂,因为那时给角色随便起了个名字,直到有一天将人物命名为“刘耳”(耳朵的“耳”),灵感才突然涌现。他觉得这个人物身上承载着大量中国人在从乡村走入城市过程中的经历与矛盾,每个人也许曾经都是刘耳。

中国李庄杯·第21届“十月文学奖”长篇小说奖颁奖现场。

四次获得“十月文学奖”的张翎,其作品《种植记忆》同样起源于她个人的真实经历——早年的她曾在在北美做过17年的听力康复医师,在修读学位时了解到癫痫这一疾病,在上世纪治疗这一疾病的一个方法是人为切开左右脑连接的开颅手术,但却会给人造成严重的后遗症。那时张翎便好奇人类医学什么时候能介入大脑的神经活动,直到近年来见证脑机接口技术的飞速进步,这份最初的疑问与灵感在小说中找到了落点。

中国李庄杯·第21届“十月文学奖”中篇小说奖颁奖现场。

诗人陈先发在获奖感言中谈到了总体的文学创作。他认为,尽管人工智能迅猛发展,文学介入现实的方式和审美正不断变化,但支撑文学发生的三股力量从未改变:人类对自我的探索与想象,对他人命运的同情与关怀,以及对语言创新的持久热情。他的获奖作品以历史为主题,在文学里,历史与未来本就是“等距离”的空间,需要作家发挥想象力去介入。而文学,就是要让这种“等距离”成为“无距离”,有着生生不息的力量。

中国李庄杯·第21届“十月文学奖”诗歌奖颁奖现场。

中国李庄杯·第21届“十月文学奖”散文奖颁奖现场。

本次颁奖活动由北京出版集团、中共宜宾市委宣传部主办,《十月》杂志社、宜宾市翠屏区人民政府、宜宾李庄古镇景区管委会承办。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中国作协副主席李敬泽,中国作协副主席、四川省作协主席阿来,首都文化科技集团副总经理、北京出版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周浩,四川省文联党组副书记江永长,宜宾市委常委、市政府副市长陈光宇,宜宾市政协副主席李康,宜宾市翠屏区委书记石进,北京出版集团十月分公司总编辑、《十月》主编季亚娅等嘉宾出席此次颁奖仪式。

原标题:《一座小镇如何容纳文学的万川?听“十月文学奖”获奖作家们如何说》

栏目主编:江胜信 文字编辑:李扬 图片来源:除标注外主办方供图

来源:作者:文汇报 彭丹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东宝生物涨2.35%,成交额6... 11月25日,东宝生物盘中上涨2.35%,截至14:08,报5.67元/股,成交6629.37万元,...
天齐锂业股价涨5.02%,泓德... 11月25日,天齐锂业涨5.02%,截至发稿,报54.18元/股,成交39.25亿元,换手率5.07...
万里红申请一种Linux下沙箱... 国家知识产权局信息显示,北京万里红科技有限公司申请一项名为“一种Linux下沙箱内防截屏、防录屏方法...
天齐锂业股价涨5.02%,大成... 11月25日,天齐锂业涨5.02%,截至发稿,报54.18元/股,成交39.30亿元,换手率5.08...
天齐锂业股价涨5.02%,嘉实... 11月25日,天齐锂业涨5.02%,截至发稿,报54.18元/股,成交39.32亿元,换手率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