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嘉兴日报)
转自:嘉兴日报
■记者 吴佳琴 通讯员 万筱玲
小雪已至,嘉禾大地渐渐步入寒冷的时节,在海盐的各大交通建设现场,却处处洋溢着大干快上的火热气息。世界级工程杭州湾跨海铁路桥预制箱梁架设正酣、杭浦高速公路海盐联络线(一期)进度过半、嘉兴至海盐快速路(海盐境内)部分路段顺利通车……一项项重大交通工程相继取得突破性进展,不仅推动海盐路网结构加速迭代升级,更深度改写着这座千年古县的发展基因。
千古百业兴,先行在交通。乘着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东风,海盐早已将交通建设视为高质量发展的“主牵引”。近年来,海盐坚定践行“大干交通、干大交通、快干交通”的工作导向,高站位推进“2+2+X”接沪连杭融嘉现代综合交通体系建设。今年前三季度,海盐完成交通投资55.46亿元,同比增长13.72%,提前一个季度超额完成全年任务。
曾经,一句“车上跳,海盐到”被用来调侃海盐的交通状况。作为嘉兴地区的“交通末梢”,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交通不便严重制约了这座城市的发展步伐。“过去,去县城只能选择坐船,而且来回耗上一两天是常态。”67岁的朱鸿回忆道,20世纪50年代出生的他见证了海盐交通的巨变,“原来海盐只有一条沪杭公路,往西通杭州、往东通上海,到嘉兴、于城、沈荡、百步等都得坐客船。做梦都想不到有一天高架、高铁会修到家门口。”
随着杭州湾跨海大桥的建成通车,以及乍嘉苏高速、杭浦高速、绍嘉高速的相继开通,海盐迎来了发展的转折点。这些道路的建成,如同一把把利剑,彻底斩断了海盐被束缚于“边缘地带”的枷锁。海盐摇身一变,成为沪杭、苏甬双线交会的重要枢纽,成功跻身“沪杭苏甬”大都市圈核心辐射范围,从曾经的“交通末梢”蜕变为如今的区域“神经中枢”。
交通是经济发展的先行官,海盐深谙此道。“十四五”期间,海盐在交通领域倾注全力,已累计投入186.7亿元。这一数字背后,是海盐对交通建设的坚定决心和长远布局。尤其自2023年起,海盐在交通建设上的投入已超135亿元,远超此前十年交通投资的总和。
“如此大规模的投入,如同为城市发展注入一针‘强心剂’,让这片585平方公里的土地焕发出前所未有的活力。”海盐县交通运输局相关负责人的评价,精准道出了交通建设对县域发展的关键推动作用。如今,海盐正以持续的资金投入破解交通瓶颈,实现交通格局的跨越式升级,为城市未来高质量发展筑牢根基。
交通兴则城市兴,交通强则城市强。这一发展规律在海盐的实践中得到充分印证:2008年,杭州湾跨海大桥通车,位于大桥北桥堍的海盐经济开发区“因桥而兴”,从茫茫滩涂蜕变为高端产业集聚区,今年1至9月实现规上工业总产值491.8亿元,以不到县域10%的土地贡献了47.8%的规上工业产值;2013年,嘉绍大桥通车,为海盐西片发展注入新活力,百步经济开发区迅速崛起,成为县域经济又一增长极,其培育的海盐集成家居时尚小镇在2022年获评省级特色小镇。
两座大桥的建成通车,如同为海盐经济发展插上了“双翼”,推动产业布局不断优化、发展能级持续跃升。眼下,海盐交通建设步伐不停,一批重大交通项目正加速推进,将进一步打通区域发展脉络,持续激发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在杭州湾海域上,通苏嘉甬高铁杭州湾跨海铁路桥的轮廓日渐清晰,这座大桥是国家“八纵八横”沿海高铁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项目已取得诸多关键进展。按照计划,通苏嘉甬高铁将于2027年底通车,届时海盐至上海、苏州仅需40分钟,将彻底终结海盐“不通铁路”的历史,让海盐与长三角核心城市的联系更加紧密。
在陆地上,建设热潮同样不减。杭浦高速公路海盐联络线(一期)、嘉兴至南北湖快速路(疏港公路)、嘉兴海河联运示范区海盐多式联运工程、杭浦高速公路南北湖互通改建工程等项目正在加紧施工。这些重大交通项目,是海盐拥抱长三角一体化、迈向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底气,它们如同一条条坚实的纽带,将海盐与周边城市紧密相连,为这座千年古县带来更多发展机遇与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