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报道·来函热议】“秦刻石”铭文高度符合秦代语言习惯
创始人
2025-11-25 03:30:42

(来源:光明日报)

转自:光明日报

【连续报道·来函热议】

  “秦刻石”的真伪曾一度引发热议。假设刻石铭文由今人伪造,今人是否可以编出一篇符合秦代语言习惯且毫无破绽的铭文呢?

  我做了一个小实验,给课上的博士生和硕士生提供了该铭文第一句的现代文翻译,请学生们在尽量排除原文干扰的情况下,根据自己的理解转换为文言文。

  铭文原文作“皇帝使五大夫臣翳将方支(技)采乐(药)昆陯,翳以卅七年三月己卯车到此”。我给出的现代文翻译是:“皇帝派五大夫翳率领方技之士前往昆仑山采药,翳在卅七年三月己卯日乘车抵达这里。”一共收到17名学生的反馈,其中有几个词的表述最值得注意:

  其一是“皇帝”。尽管我给出的现代文翻译已经是“皇帝”,但只有3名同学使用“皇帝”一词,其他同学写的则是“王”“帝”“上”等。据《史记·秦始皇本纪》及里耶秦牍“更名方”,秦统一后以“皇帝”取代“王”,因此秦统一后的秦诏版、龙岗秦简等均用“皇帝”。使用“皇帝”更符合秦统一后的用语规范。

  其二是“到此”。我给出的关键词是“抵达这里”,但没有一位学生使用“到”,而基本是以“至”来表述,此外还有同学用了“抵”“达”等词。有学者此前已指出,“到”看似不够典雅,但在秦简牍中却很常见,使用频率要高于“至”。

  其三是“以”。铭文以介词“以”来引介时间,而学生提交的反馈中,要么没有使用介词,要么以“于”来引入,无一人使用“以”。此前伊强先生分析过多批秦简材料,发现秦简中的时间介词主要是“以”,而不用“于”。

  此外,以“将”来表示率领、“方技”来表示方技之士,均符合当时语言习惯,但今人大概率不会这样表述。只有2位同学使用了“将”,没有一位同学直接以“方技”指称方技之士。

  可见,“尕日塘秦刻石”铭文虽然看起来相当简质,但如果让受过一定古文训练的现代人去仿写,却未必能达到效果。如铭文用“到”而不用“至”是专业学者都很少关注到的现象,却高度符合秦代语言习惯。通过分析铭文的语言现象,我们可以对刻石有进一步的认识。

(作者:陈民镇,系北京语言大学首都国际文化研究基地教授)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小日子里的“十四五”答卷 “十四五”这五年,说长不长,说短不短。它是时代向前的宏大规划,更是邻家灶台上飘出的饭香,真切地融进了...
《隐锋》看到安萍给妹妹下药讨好... 在《隐锋》中,沈一禾是贪财好色的男人,虽然家有老婆,仍然不断猎取新目标。寻找床上的刺激。而这一切,作...
中小学“校园餐”覆盖率达100... 本报海东讯 (记者 韩丽萍) “2025年秋季学期,10所新增学校正式开启供餐服务,这标志着‘校园餐...
我省今年前三季度 开行国际货运... 本报讯 (记者 董洁) 11月24日,来自青海省商务厅的消息,近年来,省商务厅与中国铁路青藏集团有限...
数字赋能推动城西区政协事业高质... 西宁市城西区政协对标区委“以效为先、以成为要”要求,截至11月22日,运用系统统筹思维创新打造的政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