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成都日报锦观
超四成花卉消费“为自己买单”
9.9元鲜花让悦己消费持续升温
平价花束订单量持续增加。成都地铁口的流动花摊前,9.9元一束的洋桔梗被上班族开心买走;美团闪购平台上,平价花束订单量年增15.7%;盒马门店里,绣球花束连续四年蝉联复购榜首。今年,这束不足10元的鲜花正改写行业格局——中国花卉协会数据显示,2024年花卉零售市场总规模近2200亿元,其中日常悦己消费占比已突破40%。供应链的效率革新与消费者的心态转变,让鲜花从节庆礼盒变为日常消费品,悦己消费也正在成都随鲜花绽放。
市场调查
9.9元花束占日销量一半
走量快,整体营收涨20%
“不用等过节,上班路过买一束,办公桌立刻亮起来。”成都高新区白领李理的话道出众多消费者的心声。她每月固定购买3次9.9元的花束,“几十块钱换一个月好心情。”这种即时悦己需求催生了全新消费模式:美团闪购将鲜花纳入“小时级心动消费模型”,2024年该平台鲜花交易额同比增长15.7%,超1.5亿人次通过即时零售买花。
线下场景同样精准卡位。地铁口摊主张阿姨的花摊前总是排着长队,“每天现配4-6枝混搭花束,年轻人加微信定点回购,10元左右的价格大家都能接受。”成都一家社区花店负责人将9.9元花束摆在门口最显眼的位置,“以前主打百元以上的礼盒花束,现在9.9元花束占日销量的一半,上班族、宝妈路过随手带一束,但求新鲜、好看。”该负责人坦言,消费观念的转变让花店从“节日生意”变成“日常生意”,“虽然单束利润低,但走量快,整体营收反而涨了20%。”
买花悦己消费持续渗透市场。《2025即时零售鲜花消费趋势》显示,2024年五线城市鲜花交易额同比增长24.6%,三至五线城市合计贡献超三分之一交易额。艾媒咨询数据印证了这一趋势:66%的消费者买花为表达情感,59%用于装点生活,远超节日庆祝的36%,“自我愉悦”已取代“送礼”成为首要动机。
对比国际市场更显增长潜力。目前中国人均鲜花年消费量仅10余枝,而同等收入国家达60枝。美团研究院指出,25-35岁群体占线上订单68%,女性用户占74%,高频次、小批量的平价消费正让鲜花从“小众轻奢”变为“大众快消”。
现象背后
从基地直达商家货架
供应链升级省去中间成本
“三年前9.9元卖花赔本,现在能赚钱了。”成都成华区鲜花摊主王阿姨的底气来自供应链升级。她的花材来自本地城市仓,“没有中间商,玫瑰、康乃馨一束成本控制在5元内。”这种模式在全国已成主流:以云南的绿丰鲜花城市仓为例,其通过OMO+城市仓模式直连20万亩基地,数字化分拣让采购成本降25%,损耗率从15%压至5%以下。
电商平台的深度介入更具推动力。记者在盒马线下店和线上平台均看见了9.9元的多头小菊、雪柳叶等花束。盒马工作人员介绍,9.9元的绣球花一直很火爆。“我们在玉溪建恒温加工基地,通过‘采摘预冷—冷链运输—门店直达’闭环,将云南鲜花送至成都仅需24小时。”盒马数据显示,自2021年绣球被引进,已经连续四年成为复购率最高的花卉,一个夏天就能卖出超过200万枝。
供应链的降本增效,让鲜花彻底摆脱“节日溢价”,成为人人消费得起的日常商品。从供应链的效率变化,到消费者心态的深层转变,9.9元一束的鲜花,不仅是街头巷尾的一抹温柔,更是消费市场升级的体现。当鲜花成为“取悦自己”的日常选择,这束不足10元的浪漫,正撑起一个千亿级的悦己经济市场。
成都日报锦观新闻记者 王柳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