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牢养老“钱袋子”安全防火墙
创始人
2025-11-25 02:55:46

  李凤文

  为切实保障老年人合法权益,防范化解养老领域金融风险,民政部、金融监管总局日前联合印发《养老机构预收费存管工作指引》(以下简称《指引》),通过健全商业银行第三方存管制度,进一步强化养老机构预收费监管,为老年人的“养老钱”筑起坚实的安全防火墙。

  《指引》明确,养老机构须在民政部门公布的本地区承接存管业务商业银行名单中,自主选定一家银行开立唯一的预收费专用存款账户,并严格账户资金使用监管,为养老产业健康有序发展清障护航。总体看,《指引》构建了一套覆盖全流程的系统性监管框架。

  一是明确监管范围与收费上限,划定资金安全“红线”。《指引》清晰界定预收费涵盖养老服务费、押金、会员费等主要类型,全面覆盖当前养老机构预收资金的常见形式,消除监管盲区。同时严格设置预收费用总额上限,如养老服务费预收周期原则上不超过12个月等,直接阻断不法机构通过“滚雪球”式预收汇集巨额资金的路径,从源头降低资金池风险。

  二是引入第三方存管机制,实现“管账与管钱”分离。《指引》强制要求养老机构将全部预收资金存入专用存管账户,由商业银行履行独立存管职责,彻底切断养老机构随意挪用资金的通道。养老机构使用存管资金时,需向银行提交支出申请及用途佐证材料,经银行审核符合规定后才可办理划转,从操作层面杜绝资金挪用风险。

  三是建立风险预警制度,实现资金动态监测。《指引》要求构建完善的风险预警指标体系,银行与监管部门可实时监测账户资金异常变动、机构频繁大额支取等风险信号,做到早发现、早干预。对于出现可疑交易等异常情形,银行除暂停资金支出外,需第一时间向民政部门发出风险提示,并同步上报所在地人民银行、金融监管部门分支机构,形成风险快速响应机制。

  四是强化部门协同联动,凝聚全链条监管合力。《指引》明确划分监管职责,民政部门负责养老机构的准入审批与日常运营监管,金融监管总局牵头指导银行机构做好资金存管业务,形成“民政管机构、金融管资金”的协同监管模式,打破以往监管壁垒,实现从机构主体到资金流向的全链条闭环监管。

  作为养老资金存管的核心执行者,商业银行肩负着系统支撑、风险识别、资金监管的重要使命,需要夯实技术与流程基础,开发或升级专用存管业务系统,实现开户、存管、划拨、注销全流程规范化运作,防范操作风险。同时,要筑牢风险防控防线,扮演好资金安全“守夜人”角色。一旦捕捉到风险预警信号,要立即启动限制资金划转、上报监管部门等应急措施,坚决遏制风险扩散。

  养老资金安全关乎老年人的晚年幸福,关乎社会公平与稳定,只有银行、监管部门、养老机构及社会各界协同发力,才能切实守护好老年人的“钱袋子”,让每一位老年人都能安心、舒心地安享晚年,为养老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坚实保障。

  对于银行机构来说,应主动作为,高效服务。存管银行应将资金存管业务视为切入养老金融蓝海、履行社会责任的重要契机,以专业的资金管理服务赢得政府与市场信任,逐步拓展养老金融生态布局。在做好基础存管业务的同时,可为合规优质养老机构提供融资、结算、养老金代发等一揽子金融服务,助力养老机构良性发展。

  监管部门需协调联动,严格执法。民政与金融监管部门应联合开展政策解读和业务培训,确保养老机构、银行机构准确把握《指引》要求。要建立常态化联合检查机制,对未按规定存管资金、违规收费的养老机构,依法采取约谈、曝光、纳入黑名单、吊销执照等惩戒措施,形成强大监管威慑。

  从社会公众层面看,需提升风险意识,积极参与监督。相关部门应持续开展老年人防诈骗宣传教育,引导老年人优先选择落实资金存管的合规养老机构,对“高额回报”“至尊待遇”等虚假营销话术保持高度警惕。鼓励公众对养老机构违规收费、资金管理不规范等行为进行监督举报,构建社会共治的良好格局。

  本版专栏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上调最新或2...   近日,北京市政府公报公布了《北京市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实施办法》(下称《办法》)...
养老金并轨方案公布最新或202...  近日,北京市政府公报公布了《北京市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实施办法》(下称《办法》),...
最新或2023(历届)企业退休...  今年初,国务院印发《关于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决定》。要求各地区、各部门要制定具体...
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最新或202...   随着养老金制度告别双轨制,我国大部分城市的事业单位已开始缴纳社保,但企业的转制、编外人员的安置等...
最新或2023(历届)机关事业...  启动实施“就业创业三年行动计划”,对建档贫困户开展订单定向技能培训,在贫困县建设10个省级示范性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