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时报记者 贺觉渊
在中国人民银行指导下,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下称“交易商协会”)积极推动科技创新债券(下称“科创债”)风险分担工具(下称“风险分担工具”)的使用。11月24日,4家民营股权投资机构在北京金融资产交易所开展专场路演,拟在银行间市场发行科创债合计9.3亿元。记者了解到,这是今年第二批获得风险分担工具支持的项目,标志着更多民营股权投资机构在政策支持下通过银行间债券市场融资。
债券市场资金筹集规模大、成本低、期限长,在支持科技创新方面具有独特优势。今年5月7日,央行、证监会创新推出债券市场“科技板”,支持金融机构、科技型企业、股权投资机构发行科创债,募集资金用于支持科技创新领域投融资。截至11月21日,交易商协会累计支持276家企业发行科创债超5300亿元,涵盖230家科技型企业和46家股权投资机构。发行规模占同期银行间市场债务融资工具全部发行规模的比重首次超过10%,较科创债推出之前提高5个百分点。
为支持股权投资机构在“科技板”发行长期限债券融资,央行会同证监会创设了风险分担工具,同时与地方政府、市场化增信机构一起,采取多样化的增信措施,共同参与分担债券投资人的违约损失风险,还可以有效降低股权投资机构的发债融资成本,支持其发行更长期限,比如8年期、10年期债券。
据记者在路演现场了解,本次风险分担工具为基石资本、同创伟业、盛景嘉成3家企业提供担保增信,显著提升债券信用水平,3家企业分别以所投企业股权或自身股权提供反担保,联合构建风险共担机制;道禾长期则由中债增进公司以市场化方式提供担保,依托信用风险缓释合约实现风险分担,体现出政策工具与市场化增信协同发力。
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市场创新部负责人杜海均进一步指出,风险分担工具还将积极参与全部4家企业科创债的投资,充分释放“政策性+市场化”“增信+投资”协同发力的驱动效应。
“这批项目的落地,将进一步拓宽民营股权投资机构的长期资本来源,助力硬科技企业发展。”杜海均表示,交易商协会将深化科创债风险分担工具使用,持续推动银行间债券市场助力科技强国建设。
“科创债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获取长期资本、耐心资本的渠道,使得融资成本大大降低。另外,在风险分担工具支持下,我们的发债规模、债券评级和资金成本全部都得到改善。”基石资本执行总裁兼合伙人王启文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风险分担工具不仅确保了债券发行的安全性,也将支持发债期限进一步拉长。盛景嘉成总裁、联合创始人刘昊飞对记者说,发债周期的拉长是本次发行的重要突破点。早期股权投资周期都较长,通常5年起步,常规情况可能需要8到10年。政府引导基金往往是10年乃至更长期限。因此,发债期限与早期投资周期一定要匹配。
6月18日,首批运用风险分担工具的项目正式落地,5家民营股权投资机构成功发行科创债13.5亿元。自5家机构完成发行以来,截至目前,已有将近50%的募集资金实际使用,撬动资金规模上百亿元,投向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新材料等关键领域,有效发挥了“以债促投”的杠杆效应,风险分担工具对科技创新的支持成效持续显现。
“距离发行已过去5个月的时间,科创债的发行,提升了中科创星自身出资实力,最重要的是带动效应明显。”中科创星总经理助理、财务部负责人郭一凤告诉记者,作为全国首个成功发行科创债的民营股权投资机构,中科创星通过风险分担工具,由中债增进公司提供全额担保,西安投融资担保有限公司提供反担保,进一步强化风险控制,增强了债券吸引力。
在郭一凤看来,科创债是在市场化的配置机制下,通过做强普通合伙人(GP)持股平台,来有效激发和引导各类社会资本流向科技创新的关键环节。
目前,科创债发行范围已覆盖全国2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及香港特别行政区,其中北京、广东、浙江、山东、江苏企业发行规模位列前五;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三大科创集聚区发行量占比超60%,实现对全国创新要素高地的精准服务。交易商协会明确,将继续不断完善科创债配套机制,提高注册发行效率,加大宣传推广,持续提升金融支持科技创新的能力、强度和水平。
下一篇:筑牢养老“钱袋子”安全防火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