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考回归理性 发展路径多元——专家分析2026年考研报名人数
创始人
2025-11-24 20:36:19

转自:新华社

新华社北京11月24日电 题:报考回归理性 发展路径多元——专家分析2026年考研报名人数

新华社记者

记者11月24日从教育部获悉,2026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报名人数为343万。教育部近日会同国家教育统一考试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各成员单位召开会议,部署2026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安全工作。

结合近年来考研人数变化趋势,有关专家认为,这一变化并非只是简单的数量波动,也意味着研究生教育由规模增长转向结构优化、质量提升。在多重因素作用下,学生的升学选择逐渐趋于理性,各高校招生形势也出现阶段性调整。

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副院长、教授王树涛认为,考研报名人数下降折射出本科毕业生“回归理性”的思想变化。“随着社会信息化和高等教育普及化,毕业生展现出更为清醒的自我认知和生涯规划意识,开始对考研进行更为深入的审视和更为精细的分析。”

华中师范大学测量与评价研究中心围绕考研选择情况,于今年10月底开展了一次问卷调查。结合调查情况,华中师范大学测量与评价研究中心教授胡向东介绍,学生报考研究生的主要动因正由“学历提升”转向“职业发展”,实践经验与综合能力在就业竞争中的作用进一步凸显,越来越多考生开始重新审视自身升学动机与未来职业规划。

有关专家表示,考研人数的变化,也与学生多元化的成长路径密切相关。

“大学毕业生的出路更加多元,考研不再是其中的‘必选项’。”清华大学研究生教育战略研究基地副主任王传毅说,“例如,随着数字技术发展,新职业成为新的就业增长点,这就为大学毕业生提供了较大的发展潜力和空间。”

“有的毕业生投身基层岗位或生产一线,实现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有的毕业生建立新的职业认知与择业观念,积极创新创业或选择自由职业,探索多元职业路径。”王树涛说。

在专家看来,研招报考从热潮期步入理性阶段,也对高等教育提质增效提出新要求。

胡向东认为,应通过优化招生结构布局,严把培养质量,推动研究生教育与国家发展战略精准对接,进一步由“数量扩张”向“结构优化”转变。此外,也要持续强化“多样化、分类化”的人才培养政策引导,明确高职、本科、硕士、博士等不同层次、路径的功能定位与发展通道,倡导“能力为先、适才适用”的社会人才观。

此外,一些专家表示,高校要注重加强对学生的生涯规划指导,积极推动政校企联合建立“产学研一体化”平台,为本科生、硕士生等提供更多科研实践与实习岗位,提升其就业胜任力。

当前,离2026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初试还有不到一个月时间。记者了解到,教育部门和各地各招生单位将持续优化考生服务,专业细致地做好政策宣传解读、咨询答复等服务保障工作,确保研考安全各项措施落到实处。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这个比赛聚焦AIGC技术与视听...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沈杰群)第五届未来视听创新大赛“AI智能影像赛道”复赛路演,...
天际股份:公司六氟磷酸锂目前及... 投资者提问:董秘您好,请问公司产品现在是不是满产满销状态。谢谢。目前的供需平衡明年一季度前有没有可能...
2025金华山黄大仙文化节即将... 中新网金华11月24日电(记者 王逸飞)发源于浙江金华市金华山的黄大仙文化是中华传统“善”文化的标志...
广西崇左:本地青少年与东盟国家... 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新闻网讯(通讯员 许华方 黄洁 记者 欧金昌)“我曾参加WRCC国际无人机比赛,...
2025一带一路暨金砖国家技能... 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新闻网讯(记者 周洪松)日前,2025一带一路暨金砖国家技能发展与技术创新大赛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