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羽扇观金工作室】
11月24日,财政部通过招标方式同步发行两只记账式国债,合计规模达1570亿元。其中,2025年记账式附息(二十三期)国债面值总额970亿元,期限3年;2025年记账式贴现(七十二期)国债面值总额600亿元,期限182天。与此同时,根据财政部第四季度国债发行安排,11月26日还将有两只短期国债进入发行程序,延续年末密集发债态势。这一系列举措彰显了积极财政政策持续发力的决心,也为当前处于震荡格局的债券市场注入新的变量。
从本次发行的具体要素来看,970亿元的3年期附息国债采用修正的多重价格招标方式,标的为利率,自11月25日起计息,每年付息一次,将于2028年11月25日偿还本金并支付最后一次利息。招标结束后至11月25日进行分销,11月27日起正式上市交易。而600亿元的182天贴现国债同样采用修正的多重价格招标方式,但标的为价格,以低于票面金额的价格贴现发行,将于2026年5月26日按面值偿还。两只国债均进行甲类成员追加投标,显示出财政部对市场需求的积极回应。
值得关注的是,本次发行是2025年第四季度国债发行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财政部9月底公布的安排,四季度涵盖关键期限国债、短期国债、超长期一般国债、储蓄国债及超长期特别国债等多个品种。11月的发行节奏尤为紧凑:7日续发1年期和2年期国债,14日首发10年期国债,19日续发5年期和7年期国债,24日则迎来本次的3年期附息国债首发。这种多期限、高频率的发行安排,既体现了财政融资需求的刚性,也反映出政策层面对稳定经济增长的坚定态度。
从更宏观的视角审视,2025年国债发行规模显著扩容,成为积极财政政策的核心抓手。今年预算安排的1.3万亿元超长期特别国债已于10月14日全部发行完毕,主要投向“两重”建设和“两新”领域,其中5000亿元用于消费品以旧换新和设备更新。与此同时,一般国债发行同样提速,上半年利率债发行规模达16.9万亿元,国债净融资接近3.4万亿元,约为2024年同期的两倍。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