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国际海运集装箱(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集集团”,证券代码:000039、299901)接受了多家机构的现场调研与路演活动。此次调研吸引了瑞银证券、花旗银行、野村东方国际证券等21家国内外知名机构参与,围绕海工板块订单储备、产能规划、核心竞争优势及钻井平台运营等议题展开深入交流。调研活动于2025年11月20日在中集来福士海洋科技集团举行,中集集团董事会秘书吴三强、证券事务代表何林滢及中集来福士副总裁赵晖等高管团队参与接待。
| Col1 | 编号:2025-17 |
|---|---|
| 投资者关系活动类别 | □特定对象调研 □分析师会议 □媒体采访 □业绩说明会 □新闻发布会 √路演活动 √现场参观 □其他 (请文字说明其他活动内容) |
| 参与单位名称及人员姓名 | 参加此次现场调研的机构有:UBS 瑞银证券、Citi 花旗银行、野村东方国际证券、CLSA 中信里昂、华泰证券、长江证券、中金公司、North Rock Capital、淡水泉投资、招商局资本、中银基金、国新投资、阳光资产、中汇人寿保险、西部利得基金、百年保险资管、泓德基金、超扬天辰、上海开思基金、运舟资本、爱建证券等 |
| 时间 | 2025 年11 月20 日10:00-15:00 |
| 地点 | 中集来福士海洋科技集团 |
海工板块订单充足 2025年营收利润有望保持强增长
调研中,机构重点关注海工板块接单方向及业绩前景。中集集团披露,截至2025年6月末,海工板块手持订单约55.5亿美元,订单排产已至2027-2028年。接单策略上,公司将继续聚焦高质量、高端装备订单,油气领域以FPSO/FLNG项目为主,非油气领域则重点跟踪存量合作客户需求。
对于行业趋势,公司引用Rystad等机构预测指出,受宏观经济不确定性及高利率影响,部分海上油气项目投资年内有所延后,但延后项目预计于2026年释放,且2027-2028年深海项目投资额有望连续三年处于高峰。基于在手订单高位及高效交付能力,公司预计2025年海工板块营收及利润将保持较强增长趋势。
多维度提升产能利用率 构建海工产业集群
在产能规划方面,公司表示将通过固定资产投入、合作外租等方式扩大产能,并从设计前置、供应链协同、智能制造三方面提升产能利用率。具体措施包括:在项目启动阶段深度前置设计工作,依托预研储备项目支撑接单;与核心设备供应商建立长期合作保障关键设备采购,并以“中集零碳智造产业园”为载体吸引产业链企业入驻,打造国际竞争力的海工装备产业集群;推进协作机器人应用及半自动化工序改进,逐步实施全专业、全工序智能制造规划。
三大核心优势构筑竞争力 设计与交付能力领先
谈及与竞争对手的差异,公司强调设计能力、一站式交付能力及全球供应链响应为核心优势。设计方面,中集来福士研发技术团队约1200人,在烟台、深圳、瑞典、挪威设有四大研究中心,尤其在FPSO/FLNG、深远海钻探装备等领域具备前瞻研发能力,2017年已设立专业油气研发中心实现从设计到工程的技术贯通。交付层面,依托模块化预制、并行施工经验缩短工期,并通过全球供应链体系保障项目进度。此外,公司与客户实现建造数据实时互通,如与巴油合作中实现材料溯源、施工进度全程可追溯,确保项目透明协同。
钻井平台运营稳健 聚焦全球热点区域投标
海工资产运营方面,公司前三季度已上租资产正常履约,其中第六代半潜钻井平台“仙境烟台”签署5口井租约,第七代超深水半潜钻井平台“蓝鲸一号”进入装备整备阶段以筹备新租约。投标规划上,公司将聚焦北海、澳洲、巴西、墨西哥湾、中东等热点区域,同步关注亚太及拉美新兴市场,通过巩固客户关系、精准匹配需求、科学评估风险等方式争取优质订单。
| Col1 | 在此基础上,公司将充分发挥在核心装备、资产管理、市场资源等方面优势,全力争取优质订单,推动业务良性发展。 |
|---|---|
| 附件清单(如有) | 无 |
| 日期 | 2025 年11 月24 日 |
声明: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本文为AI大模型基于第三方数据库自动发布,任何在本文出现的信息(包括但不限于个股、评论、预测、图表、指标、理论、任何形式的表述等)均只作为参考,不构成个人投资建议。受限于第三方数据库质量等问题,我们无法对数据的真实性及完整性进行分辨或核验,因此本文内容可能出现不准确、不完整、误导性的内容或信息,具体以公司公告为准。如有疑问,请联系biz@staff.sina.com.cn。
点击查看公告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