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业生产安全关乎渔民福祉。今年下半年,中国渔业互助保险社福建分社、河北分社、江苏分社相继获批开业,沿海服务网络进一步完善。在此之前,辽宁、大连、广西、海南等分社已稳健运营。
渔业灾害多发频发突发,与矿山、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等同属《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确定的8大高危行业。一旦遭遇极端天气、发生船舶碰撞事故,常导致渔民倾家荡产。在近期举办的渔业互助保险高质量发展项目对接活动上,中国渔业互保协会理事长李健华表示,仅靠政府的监管和灾后救济,难以根本解决渔民灾后复产难问题。渔业互助保险是衔接防灾减灾与灾后救济的关键纽带,能配合渔业主管部门在灾前提供风险预警、安全培训、物资配备;在灾后及时给予经济补偿,帮助渔民快速恢复生产,实现小投入抵御大风险。
渔业保险在摸索中前行,已走过30余年发展历程。1994年,为解决渔民投保无门困境,原农业部组建中国渔船船东互保协会(后更名为中国渔业互保协会),专门开展捕捞渔业保险。此后,在中央与地方支持引导下,渔业互保协会和一些商业保险公司加大探索,逐步形成覆盖捕捞和水产养殖的保障网络。随着国家金融监管体系不断完善,将渔业互助保险纳入监管规范、实现合规发展成为必然选择。2023年2月,中国渔业互助保险社正式获批开业,意味着渔业互助保险系统第一阶段改革落地,互助保险开始纳入国家金融监管体系,也标志着渔业风险保障从“行业自律”迈向“依法合规”的新阶段。
在海洋渔业大省福建,渔业互助保险已建立起较为全面的渔民风险保障体系。福建省海洋与渔业局局长颜志煌表示,2024年,福建省水产品总产量超924万吨,位居全国第三位,渔业相关从业人员数以百万计,全省提供渔业风险保障达1070.61亿元。经过多年发展,福建渔业保险产品从2012年的6个增加到目前15个,其中政府补贴政策险达到11个;全省沿海12米以上渔船及船上渔工保险覆盖率达95%以上,海上作业的远洋渔船及船上渔工保险覆盖率达100%;创新水产养殖台风指数险、赤潮指数险、大黄鱼价格指数险等险种,指数保险实行一触发就赔付。
8月22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要把开展海洋渔船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与促进渔业高质量发展结合起来,支持老旧渔船改造提升,加强渔港建设管理,提高渔民安全素养,用好人工智能等技术,实现海洋渔船安全监管全链条加强、本质安全水平全要素提升。
国务院参事、农业农村部原副部长于康震表示,渔业互助保险姓“互”,必须让渔民当主角、让渔业当主场,把条款做得更通俗、把承保放得更靠前、把理赔送得更及时。用好数字经济优势,推广“北斗+互保”模式,实现渔船动态监测、风险预警、线上理赔一网通办,让数据多跑路、渔民少跑腿。同时,要加快建立渔业风险数据库,精准测算渔船、船员、养殖3大险种的费率,真正做到风险定价科学、准备金提取充足、偿付能力达标。此外,要主动对接各级财政补贴、渔业油补、信贷贴息等政策,把保单做成渔民融资的信用证、银行放贷的抵押品,实现“一张保单保平安、一张保单促融资”。
上一篇:火车票打折是多赢之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