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林芮
身边的朋友总羡慕我工作的地方。的确,能在世界自然遗产、国家5A级景区金佛山上班,真是莫大的幸运。
其实,我办公的地点并不在山上,而是在山脚下的三汇村。村里虽没有山上那般美丽的风景,却独有一种亲切而质朴的日常之美。午饭后,我喜欢在村里散散步,只为走到一棵无花果树下。
这棵树很好寻。从公司楼下向东出发,直行约两百米,然后左转,绕过一排安置房,在一个朝门的正对面,就是这棵无花果树的位置了。
路过安置房时,时常碰见刚吃完午饭正摆着龙门阵的村民。他们会热情地与你说起今年的粮食收成好不好,询问你有没有吃晌午,还会告诉你类似“清明前后、种瓜点豆”“七葱八蒜九藠头”这些农谚。村民们同你说话的时候,偎在农人身旁的先前还跟你叫嚣着的土狗,立刻就停止了吠叫。反倒是摇起尾巴,歪着头听你和它的主人友好地交谈。
在小巷里,还能时常看到这样的场景——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婆婆,将自家锅灶支在屋外,神色怡然地煮着一锅油茶。她起码有八十岁了。她往灶里加柴时腰是佝偻的,直起身子的时候仍然是佝偻的。她手拿锅铲,熟稔地在锅中翻炒。水掺入锅中时,“欻”的一声,热气升腾。金黄色的茶汤,裹挟着腊肉香,扑鼻而来。不少路过的村民停下脚步,眼馋着那锅油茶。而我眼馋的,是老婆婆熬煮茶汤的样子。暗自想,如果我到了她这般年岁,要是还能像她一样自如地使着锅铲煮锅油茶,那就是此生最大的福气了。
来到无花果树下。一棵常见的树,有谁会欣赏呢?我认为,在自然界中,无花果树是一种朴素而独特的树。
主树干碗口粗细,数条枝干从主干向四周伸展而去。春天,整个枝条上长满了无数新生的三裂叶片。在花开时节,它的花隐藏在囊状花托里,看不见蜜蜂采蜜,也不见蝴蝶留恋。到了夏天,粗壮的小枝上嵌满又大又圆的厚纸质叶片,形似花,颇具观赏价值。相传人类始祖亚当和夏娃在偷吃了禁果后,有了羞耻之心,于是就采集无花果的树叶编织成裙子,围在腰间。盛夏至深秋这段时间,无花果树会不停地结出果子,每个叶腋处都长出一个,由青绿转为紫红,散发出缕缕馨香。
无花果树将花期隐在绿意里,从来不让人瞧见。不像桃李,轰轰烈烈绽满枝丫。只待果子慢慢丰盈,才肯透出香甜的讯息。它的这种性子恰似一种深邃的人生哲学——不借繁花宣扬,却在静默中酝酿甘甜。这何尝不是一种对生命本质的隐喻?就像那些埋头耕耘的匠人,不追逐掌声,只让技艺在时间里沉淀;亦如深巷中的老茶铺,门楣不挂彩旗,茶香却飘满整条街。这种“不显山露水”的生存智慧,恰恰是对浮躁世情的温柔反叛。
想必主人家是很珍视这棵无花果树的。到了挂果的时候,就用小网将一个个果实罩起来,以免被鸟儿啄食、蚂蚁啃噬,抑或担心路人偷了去。
霜降后,天气愈来愈冷,但我还是会在午饭后出去走走,不过会择一个晴朗的日子。这个季节的无花果树,主人家早已疏过果、修过枝,消瘦了不少,树叶和果实显得格外稀疏。阳光照着残留的叶片和果实,似乎想用它的金丝银线,细细缝补这棵即将走向休眠的树,还一个生机盎然的样子给我看。打破顶端优势,才能激发侧芽萌发;剪去杂乱无章的枝,留下的才是有序与希望。来年春夏,这棵无花果树定会长得更茂盛、果儿结得更甜。
我珍惜午后的这段时间。因为哪怕只是走一走,在这棵无花果树下停留片刻,只需一抹绿意,一缕馨香,就能让心灵的果子重新饱满。
(作者系重庆市南川区作协会员)
下一篇:让三星堆的“堆堆”住进孩子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