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实︱2026年全球经济展望:在混沌中构建秩序
创始人
2025-11-23 20:20:50

全球财政主导下,结构性改革、产业链重组与技术创新正在取代旧的全球化逻辑,重新锚定增长基础。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人类经济社会的每一次前行,都是在混沌中构建秩序的历程,是在动荡的浪潮中寻找平衡的永恒努力。当旧范式的能量逐渐衰竭,新范式的形态隐约成形,全球经济正在脱离线性轨道,迈入一个由非线性、路径依赖与适应性共同塑造的复杂系统。局部的细微变化不再是可忽略的短噪声,而成为可能撬动整体格局的关键节点。历史积累的惯性也不再是趋势的线性延伸,而是以隐性约束的方式限定未来演化的可能区间。系统对扰动的敏感性显著提升,经济运行呈现出高度不稳定却韧性犹在的双重特征。在这种混沌式演化中,传统经验难以提供确定答案,唯有回溯底层结构方能洞见未来方向。混沌并不可畏,它象征着系统的开放性与潜能苏醒的活力。全球财政主导下,结构性改革、产业链重组与技术创新正在取代旧的全球化逻辑,重新锚定增长基础。人类的任务,仍是以理性的勇气与制度的创新,去抵御失序的惯性。在混沌中找到规律,在失序中构建秩序,在动荡中做出选择,这正是文明前行的必由之路。

混沌中的规律:全球经济的非线性演化

在纷繁现象中寻找到深埋其后的演化规律,是宏观经济研究的使命。当规律被正确理解,过去才不会被误解,当下才能被准确定位,未来亦能获得有边界的推演空间。宏观研究的意义,正是在于从历史中提炼出具有公理性质的底层逻辑。唯有把握这些能穿越周期的演化规律,方能避免被过去的表象误导,并为未来的趋势推演建立可信的边界。进入2026年,人们越发清晰地意识到,全球经济正在脱离线性轨道,迈入一个由非线性、路径依赖与适应性共同塑造的复杂系统。参考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最新预测,全球经济2025年和2026年增长预期值分别为3.2%和3.1%。相比4月预测的2.8%和3.0%有所改善,但2026年增长预测相比2024年10月仍下调了接近0.2个百分点,显示多重不确定因素下,全球经济重新进入温和增长与高度不确定性交织的阶段。

造成当前混沌式非线性演化的根源有三:一是开放的耗散结构下持续的外部冲击。新冠疫情冲击、地缘震荡和贸易保护主义重塑全球秩序,全球经济脱离统一周期的范式,多重压力相互叠加、彼此放大,迫使各经济体依赖更高成本的政策手段来维持稳定。二是结构性分化对经济发展节奏的扰动。不同主要经济体所处的经济周期出现明显错位,政策取向存在明显差异,外溢效应在全球范围内相互叠加,使系统协调性下降、波动更易被放大。三是反身性循环加剧经济系统不稳定性。在高度不确定与高度敏感的环境中,市场预期与政策行为之间的互动越发紧密,二者形成自我强化的反馈循环。经济系统的运行路径呈现出更强的情绪驱动特征,预期管理从辅助工具变为核心变量,系统稳定性更依赖信任维持而非结构支撑。

失序中的秩序:全球经济运行特征

2026年,全球经济预计将进一步表现出混沌系统典型的四大运行特征:一是自适应性。面临多重压力,全球经济展现出超乎意料的韧性。IMF在10月的展望中分别上调了2025年和2026年全球贸易增速1.0和0.4个百分点,显示关税的整体扰动弱于预期。得益于私营部门的灵活应对、各国之间的贸易谈判,以及世界其他地区之间的良好协作,全球贸易体系总体保持开放,使得关税的扰动相比预期更为积极。

二是非线性。过去几年由财政刺激推动的消费动力正在减弱,而贸易保护、地缘紧张和产业链重组等因素造成的结构性摩擦则开始显现。全球增长将不再遵循传统周期中的线性路径,而是表现为多个动力源并行、路径多样化的发展模式。

三是高敏感性。在高利率、债务负担与地缘风险交织的环境中,全球市场对预期变化的反应更加迅速和放大,经济对外部扰动的高敏感性显著增强。

四是双向性。全球经济当前正处于双向临界状态,上行潜力与下行风险并存。一方面,高利率与高债务的约束尚未解除,金融脆弱性若被触发仍可能带来深度调整。另一方面,历史经验表明,混沌往往孕育新秩序,波动正是创新的温床。在产业链重构与技术投入加速的推动下,新增长动能正在不同区域不断涌现。数字化转型、人工智能应用以及绿色转型投资正在成为带动全球技术进步与资本支出的关键方向。全球经济当下正运行于旧均衡解构与新均衡生成的过渡区间,在这样的时代中,预测不再是给出唯一答案,而是理解系统边界,为多种可能性做好准备。

动荡下的选择:财政主导的经济列车驶向何方

全球经济迈入以财政主导为特征的新阶段。伴随全球经济增长动能持续减弱,国际贸易不确定性与地缘政治风险显著上升,主要经济体普遍加码财政扩张以对冲下行压力。2026年,全球经济的政策主导预计将继续从财政层面发挥效力。一方面,全球债务水平屡创新高的现实环境中,货币政策传导效率和调控空间明显受限。高债务水平使利率调整与财政稳定的关联更为紧密。另一方面,通胀黏性仍未完全消退,货币政策必须在维持紧缩以稳定物价和避免经济过度放缓之间谨慎权衡。过早转向可能重启价格压力,动摇政策信誉。面对人口老龄化、能源转型、科技竞赛与供应链韧性重塑,财政政策承担起产业塑造与战略投资的关键使命。

高债务情景下的财政扩张对经济的带动作用取决于财政乘数的高低:若大规模财政刺激能有效转化为实际经济产出,那么税基的扩大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补偿政府财政收入,从而对冲附加的财政可持续性压力。如果供给侧能够同步响应,经济有望实现增长和就业的双重改善,财政赤字与债务扩张的幅度可能低于初始预期。若经济刺激效果有限,赤字与债务则可能以更快的速度累积,形成经济放缓、债务加速的财政陷阱。与以往侧重于宏观均衡和增长的阶段相比,如今的全球财政体系更加关注风险管控和债务可持续性。对于拥有货币主权、以本币计价发债的国家来说,财政空间理论上更加宽裕。尤其像美国、欧元区、日本,理论上都能通过扩表化解短期流动性危机,市场对其主权债务的信心也远高于非主权货币发债的市场。然而,债务风险的实质并非只有直接违约,还包括偿债的代价——债务是否通过高通胀、货币贬值等间接方式进行调整以及财政失衡的风险是否会以市场失控的形式释放。

分化中的共振:全球经济增长新范式

从经济基本面来看,美国方面,投资与消费的内生动力已逐步放缓,未来随着库存周期回落和企业支出趋于谨慎,前置性动力逐步弱化可能使得需求增长面临一定压力。预计2026年美国货币政策回归中性利率水平,利率回落至3%~3.25%,经济方面维持1.8%左右的GDP同比增速。随着关税影响逐步传导至消费端,通胀回落路径面临不确定性,预计2026年通胀水平保持在2.9%左右。

欧洲方面,经济仍处于低速增长区间。短期内,财政政策仍对经济提供一定支撑,但长期来看,债务规模上升已在压缩财政空间,未来政策对经济的支撑作用将趋于有限。预计2026年欧元区延续温和增长,保持大约1.1%的GDP同比增速,通胀水平预计保持在1.8%,利率维持在2.15%(主要再融资利率)。

日本方面,经济增长动能正在趋于平缓,通胀结构的不确定性仍较高,工资-物价互动机制虽已形成雏形但仍脆弱。预计日本经济在2026年保持温和增长,GDP同比增速为0.7%左右,通胀回落至1.8%,利率在正常化的进程下达到1%。

新兴市场方面,2025年整体延续了相对稳健的增长趋势。受益于不断完善的宏观风险管理以及政策制定,新兴市场经济稳定性整体有所提升,不过内部仍有分化。总体来看,新兴市场在2026年有望维持相对稳健的增长表现,但增长结构与韧性来源差异可能有所扩大,内外条件的共同变化将决定新兴市场增长态势的可持续性。

(程实系工银国际首席经济学家,周烨系工银国际宏观分析师)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急速下坠的中长协电价,让发电企... 作者 | 刘洋编辑 | 蒋波中长协电价的急速下坠,正在让火电和新能源发电公司感到焦躁不安。11月6日...
CCER审定与核查管理水平将迈...   Hehson财经ESG评级中心提供包括资讯、报告、培训、咨询等在内的14项ESG服务,助力上市公...
六旬老汉进山后,突然病重!柳州... 本文转自【南国今报】;六旬男子高烧不退、肾功能严重损伤,原是腹股沟处一个不起眼的“小黑点”暗藏杀机。...
灵宝黄金(03330):桐柏老... 灵宝黄金(03330)发布公告,公司全资附属公司桐柏兴源矿业有限公司(桐柏兴源)于桐柏老湾金矿区采矿...
“洋果子”炼成“金果子” 陇南... (来源:中国妇女网)转自:中国妇女网进入11月,位于油橄榄“黄金种植带”的甘肃陇南,迎来油橄榄的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