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部教育培训是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的先导性、基础性、战略性工程。“十五五”规划建议提出:“强化教育培训和实践锻炼,提高干部队伍现代化建设本领。”对于年轻干部来讲,基层是政策落地的“最后一公里”,也是了解民情、熟悉民意的“活课堂”。只有把基层作为“练兵场”,从“走近群众”到“走进群众”,才能不断淬炼自身的信念、能力、心态,打开成长的广阔天地。
在引导指导中快速成长。为让年轻干部深入农村基层、锤炼干事本领,一些地方出台制度规定,要求党员干部每周至少一天下村(社区)抓共富项目、办民生实事,同时整合科技特派员、产业带头人等力量,组建专家服务队,指导年轻干部在实践中解决难题,使基层干部至少掌握一门共富技能、参与谋划实施一个村(社区)级共富项目。让农村工作指导员、科技特派员、文化特派员、助企服务员等,逐渐成为技能型干部培训的重要力量。一支支专业技能愈发扎实的干部队伍,扎根在田间地头,帮助群众解决生产技术难题、推动产业长足发展。近年来,一些地方围绕“培养技能型干部、建设技能型政府”,组织开展点单式技能培训;成立乡村干部技能学院,开设特色课程和实践项目,差异化指导基层制定特色技能服务项目,提高年轻干部的技能水平。
在培训交流中增长才干。如何才能更好更快提升年轻干部的能力水平,除了派出专家服务对指导之外,还要有详实的干部培训计划。为破解年轻干部在农村基层“水土不服”的难题,各地对基层治理专干集中开展岗前培训,弥补履职尽责的知识弱项、补齐落实工作的能力短板、消除实践操作的经验盲区,让初入乡村一线的年轻干部懂得干什么、怎么干。一些地方主动探索创新,成立基层治理专干党支部和成长促进会,每月定期开展“扎根基层·历练成长”党建沙龙系列活动,针对农村各项重点工作,采取专题授课、现场教学、分组研讨等形式,为年轻干部充电赋能,帮助年轻干部迈过“适应关”。近年来,各地围绕年轻干部特点,大力实施乡村振兴主题培训,打造交流研讨的成长平台,让年轻干部见世面、增才干。奋进“十五五”,推进乡村振兴,各地各部门要加大对年轻干部的培训力度,提升他们的综合才能。
在帮带提携中提升能力。年轻干部的成长,离不开结对子的传帮带,离不开手把手的提携与帮助。针对年轻干部经验不足等短板,一些地方通过结对子的方式,在以老带新中促进年轻干部较快成长。从田间地头的生产实践,到与群众拉家常式的交流,从调解群众之间的矛盾纠纷,到帮助农户抢收抢种等,让经验丰富的老干部在实际工作中进行传帮带,提升了年轻干部的能力水平。一些地方依托干部履职评价指数,构建起“老带新”培养体系,建立起“一对一”“多对一”的传帮带方式,通过系统分析干部的学习、执行、协调沟通等指标,针对年轻干部特点和短板,精准识别问题,及时给予关怀帮助,让年轻干部在实践中获得了能力与水平的快速提升,促进了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发展。(张闲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