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预审通道让更多“创新”快速成长
青岛市国家级知识产权保护中心获批运行缩短专利获权周期 有效支持青岛重点产业加快专利布局
青岛日报社/观海新闻11月23日讯 一款空调压缩机申请发明专利,需要多久?按照正常流程来说,从申请到授权平均需要16个月左右。
如今,在青岛市国家级知识产权保护中心(以下简称“青岛保护中心”)预审合格后,从提交专利申请到获得国家知识产权局授权,只用了不到2个月时间。
自今年6月青岛保护中心正式获批运行以来,青岛依托这一国家级功能平台,开启专利快速审查通道,让更多“创新”得以快速成长。记者近日采访获悉,目前青岛保护中心备案200余家创新主体,接收预审案件100余件,有效支持青岛重点产业和“硬科技”企业加快专利布局。
专利作为保护技术创新的重要手段,其申请周期影响着企业和个人对创新成果的保护和商业化进程。过去,发明专利审查周期平均达16到22个月,实用新型专利也需6至8个月。
青岛保护中心的落地,精准破解了这一难题。
2023年12月,青岛正式获批建设国家级知识产权保护中心,主要面向高端装备制造、家用电器两大优势产业领域开展知识产权快速协同保护工作。青岛保护中心依托快速预审、维权援助、公共服务等职能,为创新主体提供多功能、全链条的“一站式”知识产权综合服务,尤其是快速预审机制则为这份保护按下了“加速键”。
今年三季度,青岛保护中心全新开启专利预审业务,全市创新主体期盼多年的专利预审“快速通道”成为现实。
“这是最快的一次,公司的发明专利‘气悬浮压缩机’通过预审通道,用了不到两个月就获得了授权,较传统平均16个月的审查周期缩短70%以上。”海尔专利部门负责人王滨后表示,这是我市第一件通过地方保护中心预审的发明专利,在技术迭代快、市场窗口期短的背景下,专利预审服务帮助解决了创新型企业的知识产权保护效率问题,让企业的核心技术能以最快速度获得法律保护,实现了从技术优势到市场竞争力的“无缝”转化。
专利预审是高质量专利获权的快速审查通道,核心优势在于大幅缩短审查周期。在正式提交国家知识产权局审查前进行预先筛查,对申请文件的形式缺陷、新颖性等全面审核,将符合条件的专利申请纳入国家快速审查通道,实现了授权效率质的飞跃。
当前,青岛相关产业通过专利预审服务,可使发明专利审查周期由平均16个月缩短至3个月左右,实用新型专利由平均8个月缩短至1个月左右,外观专利将缩短至5-7个工作日左右。
这种“加速度”的背后,正是知识产权保护理念的升级与服务机制的创新。
青岛保护中心打造“智能审查”模式,对外构建“主体、机构、中心”三方线上案件审查机制,对内创新搭建“专利预审青年分享汇”“每日一学”等学习载体,全面增强专利预审能力建设,以此提升审查效率和服务质量。
王滨后坦言,“专利预审带来的不仅是速度提升,它对案件质量的要求比普通申请更为严格,实际上倒逼企业提出了更高的自我要求。” 专利预审不仅是创新成果保护的“加速器”,更是提升企业专利质量、强化全员创新保护意识的“催化剂”,为企业打开创新发展的“绿色通道”。
服务的“触角”还不止于专利审核。青岛保护中心还走进多家重点企业和科研院所开展精准帮扶指导,引导企业用好用活专利预审资源,挖掘创新点和技术点,将更好的技术通过预审快速转化为知识产权,提升企业价值。聚焦人工智能、现代海洋两个产业领域以及海外维权现状,针对性开展“调研+服务”活动,有序推进产业专利导航分析,为产业领域重点企业发展方向提供参考。
今年以来,青岛市场监管部门依托国家级知识产权保护中心这一重要平台,聚焦“10+1”创新型产业体系、外商投资企业等40家重点企业,组建专家团队开展“助企攀登”上门服务,通过实地调研分析,深度剖析企业知识产权健康状况,精准识别潜在风险,量身定制应对策略,促进了企业在知识产权布局、风险防控及技术创新方面的提升。近期,青岛保护中心团队还荣获山东省“高效办成一件事”工作先进集体。
对于青岛这样一座以制造业为根基、以创新为导向的城市而言,快速预审机制的建立,更向全球创新资源释放了“保护创新、鼓励创造”的强烈信号,为城市招商引资、人才引进增添了重要砝码。(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吴帅)
责任编辑:王凤一
(作者:吴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