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3日,十堰市检察院数字监督专员们在数字技术办案中心开展线索例行巡查工作。
10月16日,十堰市郧阳区检察院检察官运用“府检联动”信息平台对行政机关推送线索进行研判。
10月15日,湖北省丹江口市检察院检察官依托“守水护水检察监督平台”开展日常巡查工作。
近日,记者走进湖北省十堰市检察院数字技术办案中心,被这里静谧而高效的工作氛围深深感染。只见数字监督专员轻点鼠标,一条由大数据法律监督模型自动筛查出的异常案件线索便在屏幕上醒目弹出。这样科技感十足的画面,是十堰检察工作驶入数字化快车道的一个缩影。
去年以来,十堰市检察机关以数字检察驱动法律监督提质增效,1个基层检察院在全国检察机关大数据法律监督模型推广活动中获评优胜院,3个大数据法律监督模型获评湖北省检察机关十佳模型、优秀模型,4个智能化建设项目入选湖北省检察机关十佳案例,数字检察已成为十堰检察工作高质量发展的鲜明标识。
智慧中枢,以技术赋能监督
8月20日,湖北省丹江口市检察院为查明一处新增土坝对丹江口库区水文状况的影响,向十堰市检察院数字技术办案中心申请协助。该中心技术人员当天便以卫星遥感技术定位土坝区域,结合无人机辅助取证和水质快速检测技术,形成完整证据链。拿到报告后,丹江口市检察院办案检察官不禁感慨:“这组精准数据让案件调查有了方向。”
类似这样的技术赋能场景,在十堰市检察机关已是常态。2025年初,十堰市检察院数字技术办案中心正式建成并投入使用。该中心整合了数据分析室、远程大数据分析研判指挥中心、远程庭审室、远程提讯室、公益诉讼快检实验室及电子取证室等多个功能区域,成为集数据处理、大数据法律监督模型研发、案件线索分流、态势研判、远程讯问与庭审、电子证据取证等多项职能于一体的“检察智慧中枢”。该中心作为智能化建设的典型成果,已充分参与到检察履职办案中,有力推动了法律监督精准化和检察决策科学化。
6月23日,十堰市检察院重罪检察部数字监督专员段文浩在该院数字技术办案中心运行刑事审判监督模型。一条醒目的线索在模型平台上弹出,显示一起敲诈勒索案件罚金刑可能存在错误。根据相关司法解释,系统自动识别出判决中罚金数额少于2000元的信息。检察官研判认为该监督线索有效,立即将其推送至基层检察院办案部门,基层检察院依法立案并发出纠正违法通知书。从线索发现到监督案件办结,办案效率大幅提升。
“过去人工排查线索,周期长、覆盖面有限,现在有了数字模型辅助研判,单条线索核查效率提升60%以上。”十堰市检察院数字技术办案中心负责人方洪亮介绍,今年1月至10月,十堰市检察机关应用大数据法律监督模型办理案件2081件。
“数字技术办案中心以技术为基、数据为核,构建起数据共享、智能研判、精准监督的全链条办案体系,为破解传统法律监督难题、提升治理效能提供了宝贵样本。期待检察机关进一步深化数字化建设,为‘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案件’注入更强动力。”全国人大代表、十堰市太和医院副院长李龙倜在十堰市检察院调研时表示。
府检联动,以协作促进治理
“部分公共场所存在自动体外除颤器(AED)配置不到位问题,社会公共利益保护有缺陷。”今年3月,十堰市郧阳区检察院“府检联动”信息平台管理人员在日常信息筛查中,从郧阳区卫生健康部门上传的执法信息中发现这一线索,立即将其移送该院公益诉讼检察部门。
检察官实地走访调查发现,郧阳区学校、汽车客运站、景区、公园等公共场所均存在未按要求配置AED设备的情况。郧阳区检察院与相关职能部门会商,督促其制定计划,在公共场所新增配置100台AED,优先在人流量大、风险较高的地方安装,构建覆盖城乡的“5分钟急救圈”,并同步对AED配置场所的工作人员开展心肺复苏(CPR)与AED使用专项培训。同时,郧阳区检察院就公共卫生健康服务方面存在的其他不足,向相关行政主管部门发出检察建议,推动问题整改,实现了“办理一案,治理一片”的效果。
这是郧阳区检察院依托“府检联动”信息平台打破部门壁垒、凝聚协作合力的生动注脚。该平台以“两法衔接”信息平台为基础,接入水质监测平台、汉江动态监控视频信息流以及“检察+人大”“检察+政协”等多元联动平台,汇聚刑事司法、行政执法、行政许可等各类信息30余万条,构建起行刑衔接闭环并拓展“检察+N”多元协作模式,可有效破解掣肘检察监督工作的“信息孤岛”“数据壁垒”难点,推动法律监督与基层社会治理的深度融合。
据统计,2024年以来,郧阳区检察院依托“府检联动”信息平台共发现各类监督线索217条,办理行政违法行为监督案件31件,其他类型监督案件85件,移送涉嫌犯罪线索7条,在办案中制发社会治理检察建议8份。
应用落地,让“数智”惠及民生
“以往劳动者维权面临证据固定难、部门协调难等问题,现在通过数字平台,这些难题都不再是问题。”在十堰市张湾区检察院,检察官向记者介绍了一起劳动者合法权益保护检察公益诉讼案件。
2024年10月初,张湾区检察院调取张湾区总工会、张湾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及法院相关数据,依托“检察+工会”信息联动平台进行数据筛查,发现两家公司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相关信息显示,齐某等4名职工退休时发现,在职期间公司未给他们缴纳社会保险金。劳资双方多次协商无果,齐某等4人向相关部门请求帮助,但问题始终未解决。经初步调查,张湾区检察院根据原始工资表、考勤表等资料,确认齐某等4人与其就职公司劳动关系成立。
秉持“和解优先,调诉结合”原则,2024年11月底,张湾区检察院联合相关部门及两家涉案公司进行磋商。经办案检察官充分释法说理,两家公司代表现场表示认可检察机关的意见,愿意补缴齐某等4人的社保金。不久,张湾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书面回复检察机关,称已依法责令涉案公司报送材料,督促其强化社保缴纳主体责任,办理劳动者社保金补缴事宜。办案检察官及时开展“回头看”,确认两家公司已分批次补缴社保金共21万余元。“我的社保金补缴到位,心里总算踏实了。”今年春节前夕,齐某兴奋地给办案检察官打来电话。
该案的顺利办结,得益于十堰市检察院建立的“检察+工会”信息联动平台。该平台与工会“12351”职工服务热线等平台无缝对接,构建起“线索智能发现—平台快速移送—检察精准监督”全流程办案模式,推动劳动者维权进入“智慧轨道”。截至目前,十堰市检察机关已通过该平台移送和处理各类侵权线索80余条,办结拒不支付劳动报酬案件10件,化解欠薪纠纷9起,为100余名劳动者追回薪资共300余万元。
近年来,十堰市检察机关聚焦医保资金保护、特定群体司法救助等民生领域,通过建用数字检察监督模型助推社会治理。十堰市检察院、张湾区检察院、房县检察院联合研发并应用“第三方侵权致人身伤害违法核销医保费用法律监督模型”,推动相关职能部门开展违法核销医保费用问题专项整治行动,监督公安机关立案11件。今年1月至10月,十堰市检察机关应用“司法救助线索筛查模型”精准定位急需救助的案件当事人,办理国家司法救助案件52件。
“应用是数字检察建设的根本落点。我们将坚持一地突破、全域共享理念,积极应用并推广数字检察监督模型,让数字检察的创新成果真正惠及广大群众、增进民生福祉。”十堰市检察院党组书记、检察长刘少军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