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邯郸日报)
转自:邯郸日报
本报讯(记者李文科)今年以来,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不动产登记中心聚焦企业群众办事需求,通过数据共享、流程优化和服务延伸等方式,在全省率先推出“后台协同、流动服务车、首登即委托”3项举措,持续推动服务从“群众跑”向“数据跑”、从“大厅办”向“上门办”转变。
该中心在落实河北省“一窗受理、并行办理”基础上,进一步打通部门协同环节,率先实现不动产登记与住建、税务等部门的“不见面”协同办理。群众只需向不动产登记窗口一次性提交材料,相关信息即通过省级“一窗受理”系统分发至住建、税务部门,完成网签备案、税费核算等流程,结果实时回传。申请人确认信息后,可当场领取不动产权证书,实现“一次办结、现场领证”。据统计,该模式平均减少群众跑动环节3个,办理时限压缩40%以上,单笔业务由1个工作日提速至即时办结,有效节约群众办事时间和行政资源。
为解决偏远社区居民、老年人、残疾人等群体办事不便的问题,该中心率先启用“不动产登记流动服务车”,打造移动服务窗口。流动服务车配备专业设备和业务系统,支持信息采集、材料审核、缴税打证等全流程服务,由业务骨干现场提供咨询与办理。居民在社区指定地点即可完成全部手续,无需前往政务大厅。截至目前,流动服务车已深入12个社区、8家企业,开展服务23次,现场办结各类业务156件,服务群众超300人次,获得群众普遍好评。
针对部分开发企业拖延出具授权委托书导致群众无法及时办证的问题,该中心积极推行“首登即委托”机制。开发企业在申请项目首次登记时,需同步提交转移登记整体授权委托书,实现“一次授权、全程覆盖”,从制度上杜绝企业推诿或附加不合理条件的行为,保障购房人及时办理分户登记。该机制推行一年以来,已有230余个项目完成整体委托,涉及分户转移登记7.8万余户,显著压缩了群众办证周期。
该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持续深化“互联网+不动产登记”改革,拓宽多元化的便民利企服务渠道,为优化营商环境和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