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矫正执行地调整到居住地后,我的商行经营终于回到正轨,现在接受社区矫正更安心了。”近日,湖北省郧西县检察院刑事执行检察部门检察官对调整执行地的社区矫正对象程某进行回访,程某说。
程某是郧西县城关镇一家食品零售商行经理,日常负责商行在郧西县各地货物批发、售卖及物流运转等工作。2024年5月,程某因犯故意伤害罪被法院判决适用缓刑,社区矫正执行地被安排在距离城关镇驾车两个多小时的程某户籍所在地。
“每次社区矫正报到来回都要一天时间,当天的商品物流、入库只能被搁置,长期下来影响了商行生意,员工们也都很发愁。”程某对此越来越焦虑。
今年2月,郧西县检察院运用其自主研发的“社区矫正执行地与居住地分离法律监督模型”开展专项监督工作,同步采集社区矫正对象申报住址与社区矫正数据库信息,再运用地址匹配算法比对申报住址与执行地址数据,仅用一个工作日就发现46条社区矫正对象社区矫正执行地与居住地分离线索,程某名列其中。
“执行地与居住地不匹配,会影响社区矫正工作人员对社区矫正对象真实情况的把握,导致社区矫正工作流于表面。”办案检察官介绍,根据数据比对发现的线索,他们通过上门走访、查阅台账,对执行地极其偏远造成就业或生产经营困难的10名社区矫正对象进行了调查核实。
3月7日,根据调查结果,郧西县检察院依法向该县社区矫正机构提出监督意见,督促社区矫正机构将涉案10名社区矫正对象重新指定到居所地执行社区矫正。两周后,郧西县社区矫正机构依法调整了10名社区矫正对象的社区矫正执行地。其中,程某的执行地由偏远乡镇调整到其居住的城关镇。
针对监督模型筛查出的其他问题,郧西县检察院依法向该县社区矫正机构制发社会治理检察建议,移送相关线索,建议逐一排查整改。郧西县社区矫正机构及时开展排查,分批次对多名社区矫正对象的社区矫正进行有序调整,帮助其稳岗就业、安心生产经营,并着力优化社区矫正监督管理模式。
“通过大数据法律监督模型的智能分析与动态监测,我们实现了社区矫正监督从‘被动应对’到‘主动预警’、从‘粗放检查’到‘精准画像’的转变。”办案检察官说。
(张洁)